一檔股票股價上漲的原因,如果以一個簡單的財報公式來解說,不外乎EPS的上升,與本益比的拉升,前者具有長期推升股價的效用,而後者往往在短時間內就會看到具體的成效。
EPS上升,排除一次性的認列收益,主要的原因,在於公司「營收上升」與「成本下降」,而營收能夠上升,通常是因為公司有新產品、新市場,或新客戶使然,此外,成本能夠下降,最常見的理由,就是產能利用率提高,與原物料成本下滑所致。
就理性的投資人來說,我們所做的任何基本面分析,或財報分析,其實都是在尋找一家公司未來EPS上升的各種可能,換言之,如果一家公司的EPS能夠持續出現穩健上揚的發展,資本市場自然就會反應在股價長期的走升上。
然而,就實務的經驗,卻有更多的投資人會去追逐,目前市場上熱門的焦點股,原因無它,就是因為能夠較快看到上漲的結果,尤其當大盤處於多頭格局時,更是如此,因此當市場投資人開始追逐焦點股時,即使一家公司的EPS,短線上沒有太大的變化,但股價依然仍夠出現驚驚漲的走勢,關鍵就在本益比的拉升。
然而,一檔股票的本益比如何快速拉升?就慶龍的經驗,其實是一個「操之在市場」的不確定因素,與其去期待,不如先做好自己該做的本份。
所謂自己該做的本份,講得就是只願意以「合理的本益比」,買進一家公司的股票,關於這點,華人首富李嘉誠也曾分享過相關的投資原則。
曾經有人問過李嘉誠,如何在股票市場上創造驚人的財富?他的回答:「關鍵就在本益比,本益比太高的股票不買,算不出本益比的,也不買。」
李嘉誠的回答,不僅顯示不盲目追逐的理性態度,更突顯首富之所以會成為首富,關鍵就在於對價格的堅持。
慶龍在這一兩年以來,分享了許多投資策略,其中「冷門股投資術」與「營運成長,股價卻便宜」這兩個策略,都有著超高的投資勝率,前者,在近6年的歷史回測中,87.22%的投資勝率,與平均每筆87.39%的報酬率,讓人眼睛為之一亮,而後者,70.65%的平均勝率,與每筆42.37%的平均報酬率,同樣也令人印象深刻,然而,這些亮麗數據的背後,其實都是反應著對「本益比」的堅持,冷門股投資術買進的條件設定在9倍本益比,而「營運成長,股價卻便宜」的買進條件,則落在10倍本益比。
不管是9倍還是10倍,背後的思維,其實都與李嘉誠那一番「本益比太高,不買」的邏輯同出一轍。
談完了買進一檔股票,要對本益比有所堅持,接下來筆者想要繼續論述的,就是當我們以10倍本益比的價格,買進一檔股票的同時,如果還能進一步考量未來是否有足夠的題材Story,驅使這檔股票的本益比被拉升,那麼對於加快投資回收的時間,確實有很大的幫助。
【延伸閱讀】:
2015-12-03 |
|
2014-12-23 |
|
2014-06-23 |
|
2013-12-19 |
|
2013-09-18 |
|
2014-03-17 |
【延伸閱讀】:
2015-08-18 |
|
2015-08-13 |
|
2015-08-10 |
|
2015-08-07 |
|
2015-07-03 |
|
2015-07-01 |
|
2015-06-22 |
|
2015-06-17 |
|
2015-06-11 |
|
2015-06-01 |
|
2015-05-22 |
|
2015-05-19 |
|
2015-05-18 |
|
2015-05-08 |
|
2015-05-07 |
|
2015-04-29 |
|
2015-04-17 |
|
2015-03-09 |
|
2015-03-06 |
|
2015-01-30 |
|
2015-01-16 |
|
2015-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