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市場出現許多對於半導體前景的雜音,但台積電(2330)所公布的第四季財報,不僅還沒看到太大負面的影響,甚至還超越原本的預期,Q4營收為199.3億美金,雖然只達到Q3預估的199億美金低標,但營業毛利率62.2%,超越原本預估的59.5%到61.5%;營業利益率52.1%,超越原本預估的49%到51%;單季EPS更飆升到11.41元,再創歷史新高,全年EPS達到39.2元。
雖然目前市場出現許多對於半導體前景的雜音,但台積電(2330)所公布的第四季財報,不僅還沒看到太大負面的影響,甚至還超越原本的預期,Q4營收為199.3億美金,雖然只達到Q3預估的199億美金低標,但營業毛利率62.2%,超越原本預估的59.5%到61.5%;營業利益率52.1%,超越原本預估的49%到51%;單季EPS更飆升到11.41元,再創歷史新高,全年EPS達到39.2元。
今天台股最受矚目的新聞,就是美國股神巴菲特在今年第三季,砸下了至少50億美金,約當1525億台幣(編按:以新台幣匯率30.5元計算),買進了台積電(2330)ADR的股票,截至9/30為止,買進約6010萬單位。
可成(2474)Q2單季EPS飆升到4.88元,相信日報的訂戶一點也不會意外,畢竟6/22日報就已經領先市場,做出了以下的分析論點:
值得留意的是,可成(2474)的現金與能快速變現的流動資產,許多都是以美金的幣值持有,以今年Q1的財報顯示,合計便持有約26.9億美金,折合台幣約763億元的外幣資產。
金屬機殼大廠可成(2474)這幾天公告了三則重大訊息:
(一)註銷買回的庫藏股,持續辦理減資。
過去一年可成的董事會,為了維護股東權益,一方面持續地買進庫藏股,另一方面則持續註銷庫藏股進行減資,而股本規模也從2021年Q4的76.16億元,下降到2022年Q1的72.98億元,與目前的71.44億元,瘦身股本比率約達6.19%,將有利於未來每股稅後淨利EPS的提升。
今天台股最受矚目的新聞,就是美國股神巴菲特在今年第三季,砸下了至少50億美金,約當1525億台幣(編按:以新台幣匯率30.5元計算),買進了台積電(2330)ADR的股票,截至9/30為止,買進約6010萬單位。
半導體測試股京元電子(2449)公布7月營收為31.96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08%,今年前7月累積營收年增率達21.57%;此外,京元電子也公布上半年財報,營收達189億元,毛利率36.6%、營業利益率26.4%、稅後淨利率20.7%,上半年EPS為3.14元,繳出創下歷史新高的營運成績單。
最近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出現了烏雲罩頂的利空,全球最大的品牌廠、今年Q1市占率23.8%的三星,近日被南韓電子媒體TheElec紕漏,由於需求遠低於原本的預期,不僅經銷商目前推積的庫存高達5000萬支,高於平常2700萬支的正常水準,5月開始三星每月生產量更從原本的2000萬支降低至1000萬支,以因應居高不下的庫存;此外,全年的銷售目標也從原本的3.34億支下修到3億支,降幅約10%。
回顧一則8/8《經濟日報》標題為【電子業 緊急應變庫存風暴】,報導如下:
今年第3季電子業的共同主旋律是庫存調整,包括PC、顯示卡、DRAM、IC設計、智慧型手機與面板等產業都面臨景氣下行壓力,希望透過擴大出貨汽車電子、伺服器與工業電腦等仍在成長的應用,以降低庫存調整的衝擊。
整體而言,2022年上半年不管是一線廠的台積電(2330),還是二線廠的聯電(2303)產能利用率都是100%,不過時序進入到下半年,產能利用率都將開始下滑。
根據外資大摩預估,今年Q3除了台積電還hold得住之外,其餘代工廠的產能利用率都將下降,此外,外資高盛6/28預估,台積電2023年的產能利用率,將會走跌至91%。
雖然目前市場出現許多對於半導體前景的雜音,但台積電(2330)所公布的第二季財報,不僅沒有受到負面的影響,甚至還超越原本預期的高標。
以美元計價的Q2營收為180.16億元,接近今年Q1預估的170.6億到182億的高標;毛利率59.1%,超越原本預估的56%到58%;營業利益率49.1%,超越原本預估的45%到47%;單季EPS更飆升到9.14元,再創歷史新高。
檢視這一波美股近51年以來、台股近32年以來最大的股災,半導體可以說是殺盤的最大目標與族群,以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為例,僅半年的時間,就從最高點4068,跌到截至7/1以前的最低點2523,波段的跌幅高達38%。
延續昨天6/22的日報內容,看到最近全球智慧型手機出現一波又一波的下修潮,讓慶龍聯想到三檔日報長期追蹤的電子股,****(****)、台積電(2330)與****(****)在這個烏雲罩頂的產業利空中,公司營運結構也正在改變中,並大幅降低對智慧型手機產品的依賴度。
10/18鴻海(2317)在創辦人郭台銘的親自領軍下,展示了三款電動車,Model C(編按:平價休旅車、預計售價新台幣百萬元內)、Model E(編按:旗艦轎車、最高可達750匹馬力、0-100秒加速只要2.8秒,電池續航力達750公里),以及Model T(編按:電動巴士、電池續航里程超過400公里,最高車速可達每小時120公里)。
日報長期追蹤的金屬機殼大廠可成(2474),不僅出現這一波從高點399元空頭走勢以來,第一次的月KD在20以下黃金交叉,近一個多月股價更從4/27時的最低點142元,快速翻揚到6/6時的最高點174.5元,短線股價漲幅已達22%可成,後續該如何看待?相信是許多訂戶想要了解的課題。
今年1/23鴻海(2317)董事長劉揚偉對外發表了對公司營運的看法,由於Q1出現過去從未見過的榮景,因此也讓集團幾個重要廠區今年出現「春節加班」的情況,假期縮減至兩天;此外,電動車布局的發展時程,也比預計規畫提前一年,不僅展示了三款電動車,分別為Model C(編按:平價休旅車、預計售價新台幣百萬元內)、Model E(編按:旗艦轎車、最高可達750匹馬力、0-100秒加速只要2.8秒,電池續航力達750公里),以及Model T(編按:電動巴士、電池續航里程超過400公里,最高車速可達每小時120公里),更陸續成功取得美國、東南亞、歐洲等客戶的訂單。
成立於1986年的技嘉,雖然以主機板起家,並成為全球第二大的主機板領導廠商,但在不斷開發新產品的努力下,公司的產品線已延伸到顯示卡、NB、伺服器、伺服器主機板、超微型電腦、崁入式電腦、3D深度感測器、顯示器、與記憶體,其中佔營收比重最大的,分別為顯示卡,約佔營收的42%、主機板,約佔營收的32%,與伺服器,約佔營收的19%。
回顧今年4/6的日報內容,當時分析指出:
日本半導體設備的龍頭廠商東京威力科創(TEL,Tokyo Electron Limited)社長河合利樹日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今後5-10年,伴隨著ICT、數位轉型、減碳、智慧城市、後5G所產生的技術革新將持續。大容量化、高速化、高可靠性、低耗電力是必要的,而要實現上述要求的關鍵就是半導體技術。半導體從誕生迄今已約70年、市場規模已超越4,000億美元,且預估將在2030年達到1兆美元。在細微化之後、將是DRAM等的3D化,半導體大行情在數年內不會結束」。
在買台積電(2330)幾乎成為全民共識下,台積電完全不畏懼法人大賣的壓力,股價今天不僅飆升到679元,更激勵台股再度改寫歷史新高來到16,238,終場大漲347點,與年線12,290的正乖離擴大到31.43%,顯示目前的市場氛圍確實相當熱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