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龍接受《財訊》雙周刊專訪,分享如何利用「危機入市」,在股票市場中成為贏家的心路歷程。
【說明】: 相關的訪談內容,已於2013年12月19日(星期四)出刊的《財訊》雙周刊,以封面故事刊登出,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或延伸閱讀以下精彩節錄:
逆市場投資 克服心魔晉身大贏家
今年36歲的《投資家日報》總監孫慶龍,是近五年崛起的股市投資專家,他在○八年金融風暴後大舉進場,充分掌握逆市場投資哲學,五年下來,已是賺進五千萬元的贏家。孫慶龍說,投資股市方法雖然很多,但掌握危機入市,對抗自己恐懼的心魔,在別人不敢投資時出手,獲利將更豐厚。
○ 八年開始,投資市場危機不斷,雷曼兄弟倒閉、歐債風暴、幾次QE(量化寬鬆政策)退場傳言,只要敢逆市場投資,幾乎都成為贏家。孫慶龍強調,產業的危機、公司的危機也都能創造很好的投資機會與龐大獲利,例如○九年時,原本在軟板產業表現還不錯的嘉聯益經營陷入困境,因為在○八年政府宣布不再將軟板列入獎勵投資項目,許多財務不佳的公司退出市場,當產業出現倒閉潮時,經過一段時間,產業將恢復到正常秩序,好公司會冒出頭,這時就是很好的投資機會;當年嘉聯益股價不到10元,後來一路飆升,一一年突破70元,當時他掌握這波軟板產業危機復甦,投資獲利達三倍以上。
此外,這兩年日本爾必達、台灣力晶相繼出現財務危機,也讓DRAM產業市場恢復生機,去年華邦電股價跌破5元,但孫慶龍估算,華邦電扣掉應收帳款、存貨以及長期投資,在資產減去負債,估算每股還有6.64元的每股淨值,因此在5元以下大舉買進,今年華邦電飆漲,賺了八成才離場。
孫慶龍強調,過街老鼠的產業與公司,千萬不要人云亦云,在產業危機發生後一年,認真檢視產業狀況,其實危機也藏著賺錢大商機,今年太陽能產業也是如此,認真追蹤否極泰來的產業與公司,許多飆漲股就蘊藏其中。
穩扎專業馬步 職場練功不求快
孫慶龍三十幾歲就能了解危機入市的深意,是他職場磨練後的經驗體認,過去他是國內某股市名嘴身邊的助理分析師,因為選股能力不錯,光發行投資資訊,每個月就能為公司創造兩百萬元的營收,但他薪水卻不超過五萬元。他也曾經幫名人代筆撰寫投資書,四萬多字,結果老闆只給他三千元獎金,一字價值不到一毛,但他覺得,專業必須站穩馬步,職場練功不求快的態度,直到發覺在轉機、冷門股的選股功夫上確實能讓自己投資賺錢,有了成功模式後,才在○九年景氣還不明朗時,創立《投資家日報》,分享股市投資成果資訊,結果在網路上暴紅,現在更成為媒體邀約的投資名人。
【延伸閱讀】
2017-02-03 |
|
2017-01-11 |
|
2017-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