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中的記憶體模組廠商,長期以來,由於獲利的起伏非常大,因此市場法人再給予股價合理的本益比時,通常都不願意給得太高,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歸結於「風險」的考量。舉例來說,威剛(3260)2013年的EPS達到9.08元,而2014年的獲利預估也有8元的水準,以2014年8/1時的市價70元來看,本益比不到9倍,乍看之下,似乎有「物美價廉」的條件。
然而,如果進一步追蹤過去幾年的EPS,2008年EPS大虧12.15元的隔年,立刻跳升到10.67元,但一轉眼,2010年又立刻摔到-0.58元,近兩年的獲利雖然呈現上揚的走勢,但在「是否又是南柯一夢?」的陰影下,法人此時不但追價威剛的意願不高,更在威剛的股價上漲到65元以上之後,開始不斷地進行獲利了結的賣出動作,而反應在400張以上大股東的持股變化上,就是一路從2013年5月時的52.79%,下降到到2014年6月的37.64%。
法人不願意給予太高的本益比,同樣也出現在與威剛同屬記憶體模組產業的宇瞻(8271)身上,以2013年與2014年宇瞻EPS可達到3.3元以上獲利水準來看,以2014年8/1時的32元市價,本益比僅在10倍,乍看之下,似乎也有「物美價廉」的條件。
不過與威剛(3260)不同的是,這幾年宇瞻(8271)透過跨入工業用市場的努力,不僅大幅降低公司獲利的劇烈起伏,更已經連續5年出現穩定的EPS獲利,而對於這樣穩定的獲利表現,相信將有助於未來「本益比」的提升。
【延伸閱讀】:
2015-08-13 |
|
2015-08-10 |
|
2015-08-07 |
|
2015-07-03 |
|
2015-07-01 |
|
2015-06-22 |
|
2015-06-17 |
|
2015-06-11 |
|
2015-06-01 |
|
2015-05-22 |
|
2015-05-19 |
|
2015-05-18 |
|
2015-05-08 |
|
2015-05-07 |
|
2015-0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