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前一篇的分析師文章,由於公司內部管理者與外部投資人存在著資訊不對稱的關係,因此合理推論:一家公司發行可轉債的決策,可視為公司價值被高估的訊號。
此外,根據慶龍的研究追蹤,上篇文章中所舉例的羅昇(8374),在發行可轉債之後,股價開始下跌的狀況,並不只是單一的個案,而是一個普遍存在在台股的現象,因為追縱2009年到2013年期間,合計170家企業發行可轉債後的一年,在不考慮除權息的影響因素之後,股價下跌的機率竟然高達62.35%,而上漲的機率僅為37.06%。
此外,股價跌幅超過50%以上者,包括科風(3043)、同致(3552)、東貝(2449)、新世紀(3383)、友輝(4933)等5家企業。
再者,股價跌幅超過30%以上者,包括雷笛克(5230)、必翔(1729)、羅昇(8374)、潤泰全(2915)等以下23家企業:
另一方面,由於公司發行可轉債的目的,通常都是為了用於成長所需的擴廠準備上,因此在「成長力道」大於「股本膨脹」的條件下,也有許多股票,在發行完可轉債之後,股價不跌反漲,包括了上漲715%的智威(5263)、200%的伍豐(8076)、111%的波若(3163)、105%的上緯(4733)、89%的三發(9946),以及82%的聚陽(1477),此外,漲幅超過30%者,包括以下19家企業。
【延伸閱讀】
2015-05-07 |
|
2015-04-29 |
|
2015-04-17 |
|
2015-03-09 |
|
2015-03-06 |
|
2015-01-30 |
|
2015-01-16 |
|
2015-01-15 |
|
2015-01-12 |
|
2015-01-05 |
|
2014-12-30 |
|
2014-12-19 |
|
2014-12-18 |
|
2014-12-16 |
|
2014-12-15 |
|
2014-12-12 |
|
2014-12-04 |
|
2014-12-02 |
|
2014-11-21 |
|
2014-11-18 |
|
2014-11-14 |
|
2014-11-13 |
|
2014-10-21 |
|
2014-10-02 |
|
2014-09-30 |
|
2014-09-29 |
|
2014-09-15 |
|
2014-09-11 |
|
2014-08-27 |
|
2014-08-12 |
|
2014-07-17 |
|
2014-06-24 |
|
2014-06-13 |
|
2014-05-20 |
|
2014-05-15 |
|
2014-04-10 |
|
2014-01-16 |
|
2014-01-10 |
|
2013-12-10 |
|
2013-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