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慶龍在電視節目中,不時會與製作單位所邀請的「投資達人(通常是素人)」,共同分享投資賺錢的心法與策略,過程中,常常讓慶龍有種深刻的感觸,就是能夠長期戰勝市場,並且晉升為股市贏家的人,都有其共同的特性。
以下有一段大約5分鐘的影片內容,故事的主角吳中石,雖然進入股票市場的時間僅有12年,但透過經驗的累積以及不斷學習的努力,研究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投資邏輯,相關的採訪內容,有興趣的投資人可以進一步點閱收看。
整體而言,有以下幾個重點內容:
(一)當獲利達到某一程度以上,並且又遇到回吐利潤50%時,效法所有博弈casino大師的策略,換掉籌碼,離場走人。
(二)停損,是面對看錯時唯一的策略。
(三)獲利根本不需要著急,它只是時間的累積。
(四)只有潛在獲利達到30%以上,才會出手進場。
(五)我只決定進場的時機,出場的報酬率是由市場決定。
其中,「獲利根本不需要著急,它只是一個時間的累積」這句話,讓筆者心有戚戚焉,影片中吳中石舉例說,假設投資人只有3,000元,只要作對44次(正確應為40次),並且每次都能獲得3成的報酬率,這毫不起眼的3,000元,將可以累積到上億元的資產。
當然,3成的報酬率是非常理想化的狀況,但它卻說明了投資市場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則:獲利根本不需要著急,它只不過是時間的累積。
預期有3成以上的潛在獲利,才會進場買進的原則,也是《投資家日報:白金版》長期以來,所遵守的投資策略,相較於上述這位達人所在意的報酬率,筆者的重點,反而更聚焦在風險的控管上,容許自己有犯錯的空間,才能在「大賺小賠」的原則下,長期成為股市的贏家。
畢竟在堅守「負15%停損」的保護機制下,只有符合1:2的風險與獲利比例,才是理性投資人長期所追求的操作原則,當然,報酬與風險的比率如果能差距越大,投資人所承受的風險自然就會越低,就越能享受超額的利潤。
另外,《投資家日報:白金版》買進、觀察與賣出的參考標準,基本上,是以30%作為分界點,潛在上漲幅度超過30%者,會建議「買進」,介於0~30%者,則維持「觀察」的評等,股價達到目標價者,則會予以「賣出」的建議。
【延伸閱讀】
2014-04-30 |
|
2014-03-28 |
|
2014-03-22 |
|
2014-02-08 |
|
2014-02-05 |
|
2014-01-11 |
|
2014-01-09 |
|
2014-01-01 |
|
2013-12-03 |
|
2013-12-02 |
|
2013-11-27 |
|
2013-11-11 |
|
2013-10-15 |
|
2013-09-24 |
|
2013-09-13 |
|
2013-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