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慶龍觀察到電池股的新普(6121),股價一路從最高時的270元下跌到135元,股價腰斬的過程,是否可提供投資人逢低買進的契機?當時從產業面的角度切入,說明新普遇到最大麻煩,就是需要電池芯較少的手持裝置,近年來,不但已經一步步侵蝕到NB的市場,更一點一滴損及到新普的獲利。
@可延伸閱讀:
除此之外,使用單顆電池的手機,不僅機種太多,數量又太少,因此在無法自動化生產下,接單的利潤不大,對此董事長宋福祥就曾表示,新普還不到「飢不擇食」要跨入到單顆電池的產品市場,因為單顆電池芯要達到自動化,至少還要再等5年,目前仍以人工為主。
@可延伸閱讀:
雖然宋福祥嘴巴說,新普還不到飢不擇食的地步,但智慧型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快速崛起,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筆者認為,新普未來一定會跨入到智慧型手機與7吋以下平板電腦的電池市場,除此之外,如果要維持「有利潤」,就必須得從「單一機種」的量夠大的手機著手。
換言之,百花齊放的白牌智慧型手機,絕對不是新普想要爭取的客戶,即使是一線的手機品牌大廠,如果機種太多,出貨量也鐵定不高,在自動化不易的情況下,供應鏈廠商很難有利潤空間。
更具體一點講,像新普這樣專攻鋰電池組的廠商,最傷的就是「市場越做越小」的困境,因為原本一台NB需要使用到4~6顆電池芯,但運用到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就只剩下單顆的電池芯。
走筆至此,新普跨入智慧型手機的客戶是誰?答案似乎就呼之欲出了,因為世界上除了iPhone之外,別無第二人選。
相較於其他手機品牌大廠的機海戰術,iPhone始終維持單一機種的系列,最近一年雖然iPhone風光不在,但2013年上半年累積全球的銷售量,依然有8,521萬台的水準,依照目前的銷售狀況,突破2012年1.25億台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延伸閱讀】
2013-08-23 |
|
2013-08-21 |
|
2013-08-05 |
|
2013-07-30 |
|
2013-07-25 |
|
2013-05-06 |
|
2013-04-25 |
|
2013-03-04 |
|
2013-02-28 |
|
2013-04-22 |
|
2013-04-08 |
|
2013-03-29 |
|
2013-03-28 |
|
2013-01-24 |
|
2013-01-18 |
|
2013-01-15 |
|
2012-12-21 |
|
2012-10-19 |
|
2012-09-27 |
|
2012-09-05 |
|
2012-08-16 |
|
2012-07-30 |
|
2012-07-17 |
|
2012-07-12 |
|
2012-07-10 |
|
2012-06-04 |
|
2012-05-29 |
|
2012-05-28 |
|
2012-05-23 |
|
2012-05-22 |
|
2012-05-15 |
|
2012-05-14 |
|
2012-02-29 |
|
2011-07-18 |
|
2011-07-08 |
|
2011-01-18 |
|
2011-01-17 |
|
2010-11-26 |
|
2010-10-22 |
|
2010-10-13 |
|
2010-09-27 |
|
2010-09-23 |
|
2010-04-22 |
|
2009-09-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