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菲律賓海岸警衛隊槍擊掃射台灣漁船事件,不但引發國人的同仇敵愾,政府更祭出一系列的制裁行動,誓言不討回公道絕不善罷干休。看到目前台灣高漲的反“菲“情緒,筆者第一個想到的,生技股的邦特(4107)是否會遭受池魚之殃?而這必須得從董事會在2012年年底的一項決議說起。
2012年年底邦特(4107)計畫在菲律賓投資1,000萬美元,興建以生產洗腎耗材(血液迴路管)的廠房,並預計2013年年底,最遲2014年年初,就可開始量產出貨。
對於股本僅7.83億元的邦特(4107),相當於新台幣3億元的投資規模,已經創下公司有史以來最大一筆投資案,這原本應是美事一樁,因為從過去現金流量與資本支出的比率來看,邦特(4107)明顯是處於「對」的產業,而在這前提下,任何的擴產動作,都可正面解讀,將會激勵未來公司營運與獲利再成長。
再幫大家進一步說明,為什麼筆者認為邦特是處於「對」的產業?
2005年到2012年期間,來自營運所創造的現金流量,加計2007年出售中國大陸生產基地的收益後,合計為16.87億元,同一期間,資本支出的投資累積僅為9.08億元。
換言之,再扣除投資未來的支出之後,邦特仍可創造7.79億元的淨現金流入,以平均股本7.28億元計算,每股淨現金流入為10.7元。
此外,現金流量與資本支出的比率,在過去8年期間,也僅有2005年與2008年兩個年度超過100%,完全符合筆者認為「投資未來的錢,不能超過公司賺進來的錢」的評估原則。
既然邦特(4107)是待在對的產業,今年公司決定擴大資本支出的決定,就可正面解讀。
然而不巧的是,邦特這一次決定海外投資的地區,是近日受到較多政治干擾的菲律賓。
平心而論,台菲的緊張關係,短期而言,一定會對邦特(4107)有所影響,例如兩邊政府審核的標準一旦從嚴,就會影響設廠進度,但長期而言,還是會回到產業發展的基本面上。
至於產業基本面是什麼?筆者認為有三:
一、在東協快速增長的洗腎市場中,邦特不能缺席。
二、東協開啟保護主義,墊高進口成本。
近幾年,由於東協國家為了保護國內廠商,因此會在核發進口執照上動手腳,有時甚至會拖延到1年以上的時間,因此對於想要搶占東協市場商機的廠商而言,前進當地投資與設廠,成了不得不去做的決定。
而菲律賓由於在英語條件上的人力素質有優勢,一方面方便台商的管理與溝通,另一方面在面對都是英文操作說明的機械設備時,學習也較容易上手,因此讓邦特決定赴菲投資。
三、東協為邦特與FMC未來有機會再合作的市場。
擁有技術與品牌價值的邦特,是全球最大洗腎集團FMC在亞洲市場中最佳的合作夥伴,而東協將會是兩家公司下一個有機會再度攜手合作的潛力市場。
【延伸閱讀】
2013-09-03 |
|
2013-08-30 |
|
2013-08-29 |
|
2013-07-09 |
|
2013-07-02 |
|
2013-06-28 |
|
2013-06-27 |
|
2013-06-24 |
|
2013-04-18 |
|
2013-04-16 |
|
2013-04-15 |
|
2013-03-07 |
|
2013-01-07 |
|
2013-01-04 |
|
2012-12-18 |
|
2012-12-18 |
|
2012-11-22 |
|
2012-10-30 |
|
2012-09-10 |
|
2010-10-04 |
|
2010-08-06 |
|
2010-01-15 |
|
2009-09-11 |
|
2009-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