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金融業的整併工程,就如金管會主委陳裕章日前所表示的,已經正如火如荼地展開,中信金(2891)買下大都會人壽、開發金(2883)與元大金(2885)爭奪寶來證(2854),這樣類似的整併戲碼將會在未來的一年內,不斷地上演與發生。
為什麼國內的金融業需要整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台灣金融業目前山頭林立(家數太多)的狀況嚴重,一方面影響獲利,另一方面兩岸開放交流後,規模較小的台灣業者競爭力將會受到影響。
以銀行業為例,台灣銀行的家數共有37家(分行數更超過3,200家),而韓國只有15家銀行,除此之外,與韓國前五大銀行市佔率達到89%相比,台灣前十大銀行加起來的市佔率也只有75%,Over-Banking的狀況確實相當嚴重;而銀行家數過多競爭激烈,也導致銀行主要的獲利來源:存放款利差,始終不理想的原因,根據信用評等公司穆迪今年一月份的報告指出,台灣銀行的平均存放款利差僅為1.49%,這個利差數字甚至不到亞洲銀行平均2~3.5%的一半。
整體而言,台灣金融業的整併工程有四個方向:「公銀併公銀」、「公銀併民銀」、「民銀併公銀」、「民銀併民銀」,其中「大民銀併小民銀」將會是最優先的發展趨勢,而由私募基金主導的銀行,由於近幾年不管是在獲利與資產品質上,都獲得相當顯著的改善,因此預估這一波金融業的整併過程,將會是最優先的整併標的。
【延伸閱讀】
2011-08-19 |
|
2011-08-12 |
|
2010-12-27 |
|
2010-11-18 |
|
2010-09-10 |
|
2010-08-23 |
|
2010-08-17 |
|
2010-08-02 |
|
2010-07-26 |
|
2010-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