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邦特(4107)投入在關於血管導管產品開發主要有二,一是血管攝影導管,二是球囊導管,其中總投入研發金額5,392萬元的球囊導管,更是最主要的大宗產品。
球囊導管是血液透析治療(洗腎)中產品單價最高的耗材,相較於邦特(4107)起家的血液迴路管毛利約在20%,球囊導管的毛利率可達60%~70%,而使用的目的,是為了確保病患在洗腎的過程中,周邊的血管不會產生阻塞的風險,血液得以暢流無阻,除此之外,球囊導管也可運用在一般周邊動脈血管阻塞的疏通治療。
邦特(4107)不僅成功開發出產業供應鏈中附加價值最高的醫療耗材,2012年下半年也開始進入到實際出貨的階段。
在內銷的部分,目前已獲得國內10家醫院的採用,而在外銷的部分,由於產品獲得歐洲的CE認證,因此在東歐、中東甚至俄羅斯等客戶的業務開發上也有所斬獲;另外如果2013年能夠順利取得美國FDA的認證,預估外銷的出貨訂單還能夠進一步再放大。
整體而言,不管外銷訂單業務擴展如何,2013年邦特在血管導管的業務上都將出現跳躍式的成長,預估產品的營收將從2011年的1,900萬元,成長到2012年的3,400萬元,2013年可再提高到4,900萬元,雖然佔總體營收比重仍不高,但由於產品毛利率可達70%,因此對邦特EPS貢獻預估可達0.3~0.4元左右。
另外,邦特(4107)2012年年底作了一個讓筆者一開始有點意外的投資決定,董事會決定投資1,000萬美元,相當於3億元新台幣的金額,在菲律賓興建主力生產「血液迴路管」的廠房,預計2013年年底或2014年年初開始可開始量產出貨。
之所以會讓筆者有點意外的原因,是「血液迴路管」是產業供應鏈中,附加價值較低的產品,為什麼邦特還要再回頭來做?關於這個問題,筆者也特別請教邦特的副總經林進隆,他的解釋回答,有以下三個重點:
一、邦特在東協的內需市場,不能缺席。
英國《經濟學人》預估全球患有慢性腎衰竭的病患將從目前的200萬人,倍增到2020年的400萬人,其中大部分都會是新興市場所增加的病人,而人口高達6億人的東協市場,更是重點中的重點。
二、東協開啟保護主義,墊高進口成本。
一般而言,國內醫療器材的產品只要能夠順利獲得美國與歐盟的認證,通常都是取得外銷業務的一大保障,然而,近幾年由於東協國家為了保護國內廠商,因此會在核發進口執照上動手腳,有時甚至會拖延到1年的時間,因此進入當地設廠成了不得不去思考的選項。
三、預留與FMC的未來更進一步的合作契機。
擁有技術與品牌價值的邦特,是FMC在亞洲市場中最佳的合作夥伴,繼2007年與邦特在中國大陸的合作之後,東協市場將會是兩家公司下一個共同合作的重點市場。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白金版》2013年2月5日
【延伸閱讀】
2013-08-30 |
|
2013-08-29 |
|
2013-07-09 |
|
2013-07-02 |
|
2013-06-28 |
|
2013-06-27 |
|
2013-06-24 |
|
2013-04-18 |
|
2013-04-16 |
|
2013-04-15 |
|
2013-03-07 |
|
2013-01-07 |
|
2013-01-04 |
|
2012-12-18 |
|
2012-12-18 |
|
2012-11-22 |
|
2012-10-30 |
|
2012-09-10 |
|
2010-10-04 |
|
2010-08-06 |
|
2010-01-15 |
|
2009-09-11 |
|
2009-0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