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一開始日本人根本不在意我們,」蔡惠卿說,由於上銀最早投入的零組件滾珠螺桿是一定必須客制化,製造難度非常高的一項產品,日本人認為上銀(2049)根本做不出來,「但我們做到了,也讓日本人慢慢感受到我們的威脅,所以在開發第2項產品線性滑軌時,上銀就受到日本業者高度關注。」
日本業者的高度關注,讓上銀(2049)出現了蔡惠卿形容為成立以來「超級危險」的一個轉機。
「在上銀線性滑軌開發完成準備進入量產之前,我們曾經收到日本業者發文告知上銀的產品侵犯到他們部份的專利,」蔡惠卿說,由於侵犯專利不僅傷害品牌形象,更會讓產品無法量產,因此上銀十萬火急的成立專案小組,並且在一個月之內就將問題解決。
「事後檢討起來,我們發現上銀之所以會侵犯到日商的專利,是因為研發團隊缺乏日文能力,所以漏掉了一些日商的專利,」蔡惠卿說,有了這樣的教訓,讓上銀在研發團隊中加入了日文能力強的人員,來進行日商專利的確認。「很感謝日商在上銀進入量產前就先提醒我們侵犯專利的事情,」蔡惠卿說,否則一旦進入量產過後,上銀的損失恐怕會非常巨大。
「上銀成立時最大的挑戰,就是必須突破精密機械業專利長期被日本、德國廠商寡占的困境,」蔡惠卿說,擁有專利,產品才能順利量產銷售,因此上銀的研發團隊成員,都必須要有寫專利的創新能力,她強調,研發創新絕對不是一夕而成,而是必須長時間一點一滴的慢慢累積。
「前10到15年,上銀的研發著重在產品端的創新,」蔡惠卿說,這段時間研發團隊從滾珠螺桿,到線性滑軌在專利上的創新,讓上銀能夠成功區隔日、德同業,製造出屬於自己的滾珠螺桿、線性滑軌系列產品,並投入機器人開發,而當產品進入量產與行銷階段,並且在市場耕耘上取得不錯的成果後,上銀便接著往自動化、光電、醫療、太陽能,航太產品等工具機產業以外的應用端領域開發。
「現在,上銀則是積極投入基礎研究領域,」蔡惠卿解釋,所謂基礎研究,就是指市場還沒有在應用,但未來可能會應用的潛在需求,如有些過去僅用在無塵室內的滾珠螺桿與線性滑軌,上銀就在研究要如何應用到與人息息相關的醫療產品如復健機、電動床等。
「基礎研究需要很多層面的技術累積,」蔡惠卿說,上銀(2049)除了有台灣的研發團隊外,也在俄羅斯、德國、美國等地都建立了研發團隊,用不同的人力資源去思考各種不同的需求,而這些長時間累積而來的核心關鍵技術,也成了帶領上銀持續成長的最大利基。
【延伸閱讀】
2013-05-01 |
|
2013-04-30 |
|
2013-04-04 |
|
2013-04-02 |
|
2013-03-15 |
|
2013-03-11 |
|
2013-02-15 |
|
2013-02-08 |
|
2013-01-25 |
|
2013-01-08 |
|
2012-11-09 |
|
2012-09-28 |
|
2012-08-30 |
|
2012-06-28 |
|
2012-06-06 |
|
2012-06-05 |
|
2012-05-07 |
|
2012-04-11 |
|
2012-02-22 |
|
2012-02-01 |
|
2011-11-29 |
|
2011-11-14 |
|
2011-09-27 |
|
2011-09-14 |
|
2011-09-01 |
|
2011-08-30 |
|
2011-08-04 |
|
2011-07-15 |
|
2011-06-27 |
|
2011-06-23 |
|
2011-04-25 |
|
2011-04-06 |
|
2011-03-22 |
|
2011-02-15 |
|
2010-11-30 |
|
2010-10-28 |
|
2010-10-07 |
|
2010-09-24 |
|
2010-08-13 |
|
2010-07-08 |
|
2010-06-15 |
|
2010-05-26 |
|
2010-04-20 |
|
2010-03-30 |
|
2010-03-22 |
|
2010-03-15 |
|
2010-02-04 |
|
2009-11-27 |
|
2009-11-13 |
|
2009-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