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百略(4103)30年來的發展歷程,董事長林金源接受慶龍獨家專訪時表示,百略(4103)的發展過程可以概略分為3個「10年階段」。
1990年代,則是百略(4103)發展的第2個10年。這10年,是台灣經濟快速起飛的時期,卻也讓百略(4103)出現成立以來首次的虧損。「以前的優勢,這個時候反而變成了劣勢」林金源說,隨著1990年代台灣經濟飛黃騰達,這段被全世界譽為「台灣奇蹟」的時期,台幣也跟著大幅升值,以歐美客戶為主的百略(4103),因此被迫提列大幅的匯兌損失,再加上薪資成本連帶快速上揚,讓百略(4103)在1990年時,出現成立後首度虧損的困境。
「當時我評估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把生產重心移往成本低廉的中國大陸」林金源說。1991年,百略(4103)面臨首度虧損的隔一年,林金源毅然決定將百略(4103)的生產基地移往中國大陸,他強調,1991年的中國大陸環境不比現在,當時去中國大陸發展的台商屈指可數,除了需要很大的膽識,還要有強烈的企圖心才能支持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百略(4103)當初選擇的設廠地點,正是日後因為鴻海進駐而聲名大噪的深圳龍華鎮,林金源開玩笑的說:「這樣看起來,我們好像才是台商在深圳龍華鎮設廠真正的拓荒者。」
除此之外,在這個時期,林金源也開始思考該如何帶領百略(4103),從代工轉型為經營自有品牌的品牌廠。
「百略(4103)在發展初期確實靠代工業務賺了不少錢」林金源說,然而他也認為,只靠代工為生,最後勢必會面臨價格競爭、毛利率大幅衰退的問題,因此轉型為自有品牌,投入資源做技術研發,讓別家公司無法取代,才是讓百略(4103)能夠長期經營之道。
「有先見之明的人是很孤獨的」林金源感嘆的說,10幾年前代工業務毛利率還有15%左右,當時在台灣除了宏碁創辦人施振榮之外,幾乎沒什麼人會談品牌概念,因此百略(4103)決定主打自有品牌「Microlife」前,林金源面臨了內部龐大的壓力,不僅股東不贊同,連員工間也免不了有閒言閒語。
「現在回過頭來看,我相信任何人都會說百略(4103)發展品牌的策略是非常正確的」林金源說,因為有這樣的轉變,當1998年同業都還在賺10%代工毛利率時,百略(4103)的溫度計毛利已經達到30%,血壓計甚至逼近40%。
【延伸閱讀】
2013-02-18 |
|
2013-01-31 |
|
2013-01-16 |
【延伸閱讀】
2013-02-15 |
|
2013-02-08 |
|
2013-01-25 |
|
2013-01-08 |
|
2012-11-09 |
|
2012-09-28 |
|
2012-08-30 |
|
2012-06-28 |
|
2012-06-06 |
|
2012-06-05 |
|
2012-05-07 |
|
2012-04-11 |
|
2012-02-22 |
|
2012-02-01 |
|
2011-11-29 |
|
2011-11-14 |
|
2011-09-27 |
|
2011-09-14 |
|
2011-09-01 |
|
2011-08-30 |
|
2011-08-04 |
|
2011-07-15 |
|
2011-06-27 |
|
2011-06-23 |
|
2011-04-25 |
|
2011-04-06 |
|
2011-03-22 |
|
2011-02-15 |
|
2010-11-30 |
|
2010-10-28 |
|
2010-10-07 |
|
2010-09-24 |
|
2010-08-13 |
|
2010-07-08 |
|
2010-06-15 |
|
2010-05-26 |
|
2010-04-20 |
|
2010-03-30 |
|
2010-03-22 |
|
2010-03-15 |
|
2010-02-04 |
|
2009-11-27 |
|
2009-11-13 |
|
2009-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