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人在面對琳瑯滿目的經濟數據時,必須得先分辨什麼是落後指標?什麼是同時指標?什麼又是領先指標?如此一來,才能作為推論台股大盤指數的參考依據。由於慶龍認為只有領先指標才有資格評論領先指標,因此在探討台北股市未來可能的動向時,我們就不得不去追蹤每個月經建會所公布的領先指標,並且進一步了解各項指標數據的內涵與意義。
整體而言,台灣經濟的領先指標一共有7大項目,除了股價指數之外,還分別包括外銷訂單、M1b貨幣供給、製造業存貨、加班工時、核發建照面積與北美半導體出貨接單比。
再進一步解釋股價指數以外的另外6項經濟指標,對台股的影響變動之前,我們先來看2012年以來,這6項指標的數據變化
首先是外銷訂單指數的部分(這個指數的編制是以2006年當時的數據,做為100分的基準點),有兩個值得注意的數據趨勢:(一)2012年10月份147.64分,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分數,與(二)在經過5-8月始終徘徊在140分上下1.5分之後,9月份開始出現較明顯的上升。
此外,每月加班工時的統計,2012年1-10月始終維持在每個月加班8小時左右的時間,基本上,針對這個數值,筆者認為每個月的加班工時若沒有達到到9個小時以上,或是5個小時以下,就比較沒有「抓轉折」的參考意義。
再者,製造業的存貨指數,同樣也是以2006年為100分的基準點,而10月份133.45的分數,則是有史以來最高的分數,關於這點,慶龍認為,存貨高低的營運風險,還必須得搭配景氣的好壞,或是外銷訂單的多寡,景氣好時若製造業的存貨多,可以適時填補產能不足的問題,反之,景氣不好時若存貨還很多,則會產生存貨跌價損失的壓力。
【延伸閱讀】
2013-03-01 |
|
2013-02-21 |
|
2013-02-07 |
|
2013-01-29 |
|
2012-11-12 |
|
2012-10-22 |
|
2012-10-15 |
|
2012-09-17 |
|
2012-09-14 |
|
2012-09-07 |
|
2012-07-09 |
|
2012-06-27 |
|
2012-06-26 |
|
2012-06-25 |
|
2011-11-17 |
|
2011-11-15 |
|
2012-04-25 |
|
2012-04-24 |
|
2012-04-18 |
|
2011-11-07 |
|
2011-10-25 |
|
2011-10-18 |
|
2011-10-13 |
|
2011-10-11 |
|
2011-08-05 |
|
2010-05-25 |
|
2010-05-11 |
|
2010-05-03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