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總在悲觀中崛起,在絕望中誕生。」這句話,是股市中的至理名言,也是任何人想要藉由投資從股市淘金,必須身體力行的一句話。然而,人性上想要克服悲觀時的不安、絕望時的恐懼,勇敢「危機入市」,實際上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相對的,當行情大好時,人性的恐懼與貪婪,也很容易產生「賣太快賺太少」、或是「賣太晚沒賺到」的結果。
因此,為了盡量減少投資操作被個人情緒所主導,讓投資決策回歸理性判斷,一些客觀的統計數據如外資買賣超、融資券變化等,就成為克服人性、理性判斷的重要參考。市場上多數人對於買賣股票的決策,都習慣把台股指數的後市表現列為優先參考,今天日報所要介紹的,就是與台股指數息息相關的一項期貨籌碼統計數據-「台指期外資籌碼」。
台指期外資籌碼的第一個功用,在於提供投資人當市場一片恐慌(或樂觀)時,可以理性判斷「抓轉折」的參考依據。
以2011年6月4日台股在歐美股災與證所稅初審的影響下,單日重挫211點為例,觀察當天台指期的外資籌碼,累積淨多單卻反向大增至9,322口,隔天台股很快就出現轉折,上漲105點,展開反彈。
再以2012年3月29日台股受到資本利得列為稅改第一優先衝擊,指數下跌165點為例,原本持有台指期淨多單12,406口的外資,當日淨多單因此大幅退却,驟減11,489口。其後,台股的走勢也由原本7,800~8,150點的橫向區間整理,轉為波段下跌。
除此之外,當天然災害造成全球股市動盪不安,甚至謠言滿天飛時,觀察台指期外資籌碼的變化,也有助投資人判斷擁有高度專業產業研究能力的外資,到底是如何看待該事件對於全球經濟實質衝擊。
以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強震為例,3月15日傳出了斷鏈危機,造成台股大幅重挫285點,回測位於8,147點的年線時,外資在台指期的淨多單卻是單日大增12,115口,顯示儘管外資做了「斷鏈」這個最壞的打算,但卻認為發生機率並不高,因此趁著市場一遍恐慌之際,在期貨市場大撿便宜。後來,斷鏈危機解除,台股也很快就在短短不到2個月的時間內,出現約1,000點左右的反彈行情,而外資自然荷包滿滿,開心數鈔票。
總結而論,當台指期外資籌碼在一日之內出現大幅改變,或是因為某些特殊事件(如上述的日本311強震、證所稅、歐美股災等)而產生較明顯的變化時,投資人就必須理性思考指數出現重要轉折點的可能性,而不是隨波逐流,順著市場的恐慌(或樂觀)氣氛來進行投資決策。
【延伸閱讀】
2012-09-07 |
||
2012-07-09 |
||
2012-06-27 |
||
2012-06-26 |
||
2012-06-25 |
||
2011-11-17 |
||
2011-11-15 |
||
2012-04-25 |
||
2012-04-24 |
||
2012-04-18 |
||
2011-11-07 |
||
2011-10-25 |
||
2011-10-18 |
||
2011-10-13 |
||
2011-10-11 |
||
2011-08-05 |
||
2010-05-25 |
||
2010-05-11 |
||
2010-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