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資金行情,是必須得建立在寬鬆的貨幣政策上。以2009年為例,當時全球股市的資金行情,主要的推手就是美國FED主導的QE1,合計共印出了1.72兆美元的鈔票,用來購買不良資產,不僅解決了當時流動性的金融問題,「印鈔票救市」的政策也收到相當的成效。
2009年美國印鈔票救市的成功,也讓2012年全球各國的政府在面對「二次衰退」的經濟風暴時,也選擇採取同樣印鈔票的策略,只不過,這一回印鈔票的規模更大也更廣。
先來回顧近日歐美主要國家中央銀行的動作:
(一) 美國:
FED先是2011年09月23日決定祭出「扭轉操作」(Operation Twist)措施,在2012年6月底前將總額4000億美元的3年期以下短期公債,轉換為6~30年的長期公債,達到降低利率、刺激經濟成長的目的;2012年1月25日宣布,將聯邦的基準利率維持在0-0.25%的超低區間至少到2014年年底。
(二) 歐洲:
歐洲央行(ECB)2011年12月先推出4892億歐元的第一輪LTRO計畫(低利長期再融資操作),2012年3月再加碼5300億歐元實施第二輪LTRO,ECB的動作幾乎已經到不計代價也要對歐洲的金融體系注入大量的資金。
(三)英國:
英格蘭銀行2012年1月才剛結束750億英鎊的資產購置計畫,近日又再推出規模比上一次更大4倍的3250億英鎊的買債計畫。
歐美主要國家瘋狂印鈔票的舉動,也直接刺激了日本與新興國家決定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
(四) 日本:
2012年2月14日,日本央行決議除了繼續維持0-0.1%的低利率政策之外,同時將資產購買計劃的規模,一舉從10兆日圓擴大到65兆日圓。
(五) 新興國家:
雖然新興國家並沒有加入印鈔票救市的計畫,但普遍都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中國大陸與印度分別兩次調降存款準備率,巴西、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國家開始進入降息的循環。
總結上述各國印鈔票救市的規模,單是美、歐、英、日等四個經濟體,就合計印製出約3兆美元的鈔票,如果再考量新興國家所採取的寬鬆貨幣政策,2012年這一次全球所釋放出來的資金規模將遠勝2009年,而氾濫資金所推升出來的,將會是所有資產類別的上漲(泡沫)行情。
【延伸閱讀】
2012-04-05 |
||
2012-02-21 |
||
2012-02-11 |
||
2012-02-04 |
||
2012-01-11 |
||
2011-12-24 |
||
2011-11-17 |
||
2011-11-15 |
||
2011-10-25 |
||
2011-09-20 |
||
2011-0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