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深入了解勤誠(8210)的營運狀況,就越能對這家公司的投資價值深具信心,因為這信心的來源有二:(一)雲端產業的成長趨勢,與(二)經理人的智慧。
2011年,全球伺服器產業飽受泰國水災所引發硬碟短缺之苦,營收紛紛大幅下滑,勤誠2011年Q4的單季營收不但衰退到8.92億元,營業淨利率更掉到9.7%,EPS剩下0.8元。
然而,3年時間過去,泰國水災對產業的衝擊逐漸遞減,不僅激勵硬碟價格從2012年第3季開始出現較明顯的降價,甚至帶動伺服器產業重新回歸到成長的軌跡。
此外,追蹤勤誠(8210)在兩岸的生產基地主要有三,分別為中國的塘廈、崑山,與台灣的桃園。
基本上,台灣桃園廠主要的營運是放在生產機架式的伺服器機箱,毛利率可達30%,而中國的塘夏廠主要是生產個人電腦機殼,毛利率約在8%~10%,中國昆山廠,主要的營運是幫國際大廠例如HP、DELL代工生產伺服器機殼,毛利率則在18%~25%之間。
從勤誠(8210)三大生產基地的營運重心與產品毛利率來看,台灣桃園廠的附加價值最高、其次為中國昆山廠,最低為中國的塘夏廠。
延續先前獨家專訪勤誠(8210)董事長陳美琪的內容。
當時勤誠決定在外銷雜誌上刊登廣告,積極開發海外市場的決定,雖然一度被同業嘲笑,但卻成為營運突飛猛進,一躍成為台灣最大電腦機殼製造商的最大關鍵。
原來,在連續刊登幾個月的廣告後,勤誠(8210)獲得當時是美國軍方最大電腦供應商之一的Kaypro公司委託,製作類似IBM電腦的鐵製機殼,於是勤誠便以手工開模製作機殼模具的方式,逐漸累積製作電腦機殼的經驗,也慢慢獲得Kaypro公司的信任。
雙方合作半年後,Kaypro公司把每個月交給勤誠的訂單,從剛開始的1台、50台,一口氣增加到5,000台以上,最高時單月訂單量甚至高達20,000台,也讓勤誠必須日夜趕工,才能如期出貨。
抓住Kaypro這個大客戶,勤誠(8210)很快的在雙方合作2年之後,就成為台灣最大的電腦機殼製造商,不僅如此,由於Kaypro每次下單後都會預付一半的訂金,因此勤誠不用和銀行貸款,就能購買生產所需的開模設備與原料。
「機殼模具每一個幾乎都要上千萬的資金,」陳美琪說,Kaypro預付的訂金,最多時甚至一次就高達50萬美元,因此在Kaypro的扶時下,讓勤誠營運壓力大減,更得以在沒有負債,也不必向銀行借錢的情況下,用現金買下目前使用的1,000坪辦公室。
國際大廠的訂單讓勤誠(8210)在營運初期快速奠定營運基礎,然而,穩札穩打的經營策略,和長期以來對於研發的堅持,才是帶領勤誠走過電腦產業殺價競爭、機殼廠紛紛倒閉的動亂年代,永續經營至今的關鍵。
【延伸閱讀】
2014-03-18 |
|
2014-03-08 |
|
2014-02-25 |
|
2014-01-21 |
|
2013-12-31 |
|
2013-12-16 |
|
2013-10-11 |
|
2013-10-04 |
|
2013-10-01 |
|
2013-04-01 |
|
2013-03-04 |
|
2013-02-28 |
|
2013-02-26 |
|
2013-02-25 |
|
2012-05-15 |
|
2012-01-13 |
|
2011-12-15 |
|
2011-09-19 |
|
2011-09-14 |
|
2011-08-04 |
|
2011-05-17 |
|
2010-01-11 |
|
2010-01-25 |
|
2010-01-05 |
|
2010-01-04 |
|
2009-12-24 |
|
2009-10-08 |
|
2009-09-25 |
|
2009-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