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社會的觀感裡,「落井下石」與「趁人之危」的行為,常為人所詬病,然而相同的狀況放到商業行為中,卻稱之為『產業的淘汰競賽』。
“淘汰總是發生在崩盤之後”,當企業因為錯估市場需求而過度擴張,導致產能過剩價格崩跌,那麼「錯估」的代價,就是必須得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了。
今年以來產業淘汰競賽,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太陽能產業,過去動輒可以輕易賺上一個股本的太陽能族群,今年卻面臨嚴酷的競爭環境,投入者眾造成供給大增(如附表),而上游矽原料價格的崩盤,則嚴重侵蝕企業的獲利;太陽能電池大廠益通(3452),上半年EPS負的5.81元,新日光(3576)上半年EPS負的5.12元,昱晶(3514)更是慘不忍睹,上半年EPS為負6.04元。
黎明前的黑夜總是特別漫長,產業淘汰競賽考驗著企業成本控管的能力,考驗企業財務結構的優劣,一般而言『大者恆大,小廠退出』的戲碼會長達兩年的時間,但最後能夠生存下來的企業,通常都會有一段『浴火鳳凰』的重生期,可以讓投資人尋找到下一個成長契機。
相較於太陽能產業剛進入『產業淘汰競賽』,軟板產業的淘汰賽則已經進入尾聲,在經過兩年產業的廝殺競爭之後,國內的瀚宇博、統佳退出市場,而韓國的Young Poon也透過購併Interflex的方式整合產能,加上中國政府自2008年開始,不再將軟板產業列入獎勵投資項目,因此都加速產業秩序的重整。
台灣軟板龍頭廠嘉聯益(6153),在這一波長達2年的產業淘汰期,雖然營收獲利節節衰退,但公司強健的財務結構(高現金與低負債),不但提供公司度過產業寒冬的本錢,更適時從競爭對手的災難中,獲取最大的利潤,讓企業得以「浴火重生」。
今年3月初,與嘉聯益市場規模相當的港商佳通科技,傳出財務危機,並且向法院聲請破產重整。而佳通最主要的客戶摩托羅拉,不但成為嘉聯益新增的客戶,更從今年第一季開始實際反應在營收的表現上。
因此,嘉聯益今明兩年營收成長的第三個原因,就是軟板產業淘汰競賽已經進入尾聲。
總結《投資家研究團隊》的分析觀點,嘉聯益今年營收獲利的成長,將源自於(1)智慧型手機滲透率提高,(2)軟板運用大幅擴及到NB、LED產品,以及(3)產業秩序的改善。
在走過96年與97年的產業谷底(EPS0.99元與0.05元),預估嘉聯益今年公司盈餘可回復到96年的水準,明年將可以再重新看到2元以上的EPS。
【延伸閱讀】
2009-09-14 |
|
2009-09-14 |
|
2009-09-14 |
|
2010-08-03 |
|
2010-08-26 |
|
2010-09-01 |
|
2010-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