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中每天都會公布許多經濟數據,例如失業率、經濟成長率、製造業銷售額、海關出口…等等,然而在面對這些琳瑯滿目的經濟數據時,投資人必須得先做一樣功課,就是分辨什麼是落後指標?什麼是同時指標?什麼又是領先指標?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功課,因為要能夠先分辨各項經濟數據背後所代表意義,才不會因為「誤用」而影響投資決策的判斷;舉例來說,失業率其實是一種落後的經濟指標,因此當投資人看到失業率攀高這類的新聞時,既無須過度擔憂未來可能的景氣預估,更無需過度解讀對台股未來指數的變化與波動,因為落後指標的失業率,邏輯上根本就無法作為判斷領先指標股價指數的依據。
一般而言,政府或市場研調機構所公布的經濟數據,從時間效應來看,可分為「落後指標」、「同時指標」與「領先指標」等三大類,就落後指標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數據就是失業率,而同時指標主要有7大參考數據,分別為用電量、製造業銷售額、零售業銷售額、餐飲業銷售額、就業人口數、海關出口,與機械電機進口等。
作為同時指標的用電量,常常被許多專業投資機構用來一窺中國大陸經濟實況的重要依據,因為人治色彩濃厚的中國政府所公布的經濟成長率,往往有被人為操控的痕跡,因此能源局所公布的「用電量」才是一個更能真實反映中國經濟現狀的經濟指標。
舉例來說,從經濟成長率來看,2012年前3季中國大陸仍維持7.4%、7.6%與8.1%的高速成長,但若仔細追蹤中國全社會的用電量,8-10月用電量年增率分別3.6%、2.9%與6.1%,即使是1-10月份的累計年增率也僅為4.9%,明顯都低於過去幾季GDP成長率,因此合理推估,目前中國大陸官方的GDP成長率數據有膨風的現象。
另外,不管是製造業、零售業或餐飲業所公布的銷售額,其實都只是代表與經濟同步的同時指標,因此當投資人看到新聞報導:【經濟部最新公佈的「批發、零售與餐飲業」營業額連續五個月負成長】時,其實也無須大驚小怪,因為這樣的市場訊息,就投資來看,完全沒有任何的意義,因為同時指標的數據是無法作為股票投資的判斷依據。
【延伸閱讀】
2013-02-21 |
|
2013-02-07 |
|
2013-01-29 |
|
2012-11-12 |
|
2012-10-22 |
|
2012-10-15 |
|
2012-09-17 |
|
2012-09-14 |
|
2012-09-07 |
|
2012-07-09 |
|
2012-06-27 |
|
2012-06-26 |
|
2012-06-25 |
|
2011-11-17 |
|
2011-11-15 |
|
2012-04-25 |
|
2012-04-24 |
|
2012-04-18 |
|
2011-11-07 |
|
2011-10-25 |
|
2011-10-18 |
|
2011-10-13 |
|
2011-10-11 |
|
2011-08-05 |
|
2010-05-25 |
|
2010-05-11 |
|
2010-0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