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衛生組織WHO的定義,當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數達到14%時,便進入到「高齡社會」的結構,達到20%則是符合「超高齡社會」的條件,此外,由於東西文化大不相同,因此所衍生的問題也不太一樣。
日本是亞洲最早進入到高齡社會的國家,1994年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攀升到14%之後,僅花10年時間,便突破20%,比較這段期間的日本經濟,剛好碰上1990年代資產泡沫化的過程,因此進入老年化的日本社會,最大的經濟難題,就是「不敢消費、不敢投資」的通貨緊縮,所牽絆而成的失落20年。
台灣在2017年也將進入到高齡社會的人口結構,不過由於長期出生率偏低,因此預估接下來突破20%的比率,僅需7年便可達成,2025年全台不僅有高達473萬的老年人口,扶養比率也將從1993年平均9.54個年輕人扶養1個老人,下降到平均3.38個年輕人扶養1個老人。
台灣人口老化的趨勢,一方面將衍生未來新政府對於「年金改革」的急迫切與必要性,另一方面反應在民間消費與投資上,似乎也看到了步入「日本失落20年」後塵的跡象,其中最直接的證據,就是近5年國人在超額儲蓄的存量一路扶搖直上,從2011年時的1.24兆元,上升到2012年的1.3兆、2013年的1.64兆、2014年的1.94兆、2015年的2.55兆,與2016年的2.82兆,至於超額儲蓄率近5年則依序為8.45%、8.63%、10.53%、11.75%、14.81%,與15.93%。
所謂超額儲蓄,指得是「儲蓄」扣除「投資」後的閒錢,過去20年台灣「儲蓄率」沒有太大的變化,始終維持在30%的水準,但超額儲蓄率非但沒有因為投資管道變多而下降,反而還節節高升,一般而言,只要突破10%,就會開始嚴重影響投資市場的資金動能,但今年預估值竟飆升到15.93%,完全反應目前台灣人對於未來的「不安全感」,寧願把錢放在利率只有1點多趴的銀行定存,也不願意做任何投資。
此外,值得注意的人口結構變化,還有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在2015年也進入到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已達到4,738萬,預估2020年將突破5,500萬,換言之,這一次美國聯準會啟動升息循環,與上一次(1999年5月到2000年5月)合計升息1.75%的過程,最大不同就是人口結構的老化,是否會導致美國人的消費行為改變?這將攸關整體投資市場的趨勢。
【延伸閱讀】
2016-01-26 |
|
2015-12-21 |
|
2015-12-18 |
|
2015-12-17 |
|
2015-11-27 |
|
2015-11-24 |
|
2015-11-23 |
|
2015-10-30 |
|
2015-10-20 |
|
2015-10-19 |
|
2015-07-07 |
|
2015-07-06 |
|
2014-07-01 |
|
2014-05-13 |
|
2014-04-28 |
|
2014-03-14 |
|
2014-01-02 |
|
2013-03-11 |
|
2013-02-08 |
|
2013-01-25 |
|
2013-01-08 |
|
2011-06-27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