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賺錢」,而過程中會承受到的風險,就是「賠錢」;除非已經是一個完全不參與股票市場的人,否則在投資這條路上,就一定會經歷「賺錢」與「賠錢」的反覆循環。
因此股市贏家所採取的操作原則,就是當看“對”的時候,利用波段“大賺”的操作來創造財富,然而如果看“錯”時,也會嚴守「負15%停損機制」,只容許“小賠”,來保留資金實力,只要不要傷到元氣,市場總是會充滿賺錢的機會。這也足以為什麼解釋《投資家日報:白金版》在過去的記錄中,有賺有賠的情況下,仍然可以累計超過1100%的漲幅,與平均每筆投資記錄超過25%的漲幅(不考慮時間因素)。
然而停損的執行,一般投資人卻會面臨兩難的局面:一方面心疼虧錢,二方面又會擔心會不會錯殺到最低點。
針對第一個難處,慶龍的看法是:對虧損的反感,是一般投資人很正常的反應,因為根據心理學的統計調查,投資人對虧損反感的程度,是對賺錢喜悅的兩倍,換句話說,一筆負15%虧損,必須要用一筆正30%的獲利,才能平衡內心的感受。
至於第二個停損的難處「會不會殺在最低點?」,慶龍認為:有這個可能。
但另一方面如果不執行停損,卻有可能面臨到更大的困境_股價腰斬再腰斬,負50%、甚至負70%的虧損狀況,絕對是不允許出現在專業的投資操作上。
還記得2008年時的金融海嘯嗎?同樣是經歷金融海嘯,有些投資朋友可以全身而退,然而有些人卻是傷痕累累,即使到了今天仍然無法翻身,主要的關鍵點,就是在於「停損機制」的建立與否?
停損機制的建立,不是用在“看對”的時候,而是當投資人警覺到有“看錯”疑慮時,一種以機械式的投資紀律,避免因人性“不認輸”的弱點,產生「感性」干擾「理性」所導致的嚴重後果。
總結而論,雖然這是一個困難的決定,但卻是一個必須的決定,負15%的停損機制,將會是因應未來局勢發展,最好的一個選擇。
【延伸閱讀】
2011-07-20 |
|
2011-06-24 |
|
2011-06-09 |
|
2011-06-03 |
|
2011-05-09 |
|
2011-02-25 |
|
2011-01-28 |
|
2011-01-19 |
|
2011-01-04 |
|
2010-12-07 |
|
2010-10-15 |
|
2010-10-06 |
|
2010-09-20 |
|
2010-09-01 |
|
2010-08-24 |
|
2010-08-04 |
|
2010-07-12 |
|
2010-07-09 |
|
2010-07-05 |
|
2010-06-23 |
|
2010-05-27 |
|
2010-01-29 |
|
2010-01-14 |
|
2009-12-31 |
|
2009-12-21 |
|
2009-11-20 |
|
2009-11-19 |
|
2009-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