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全球洗腎產業的供應鏈,最有利潤的業務有二:
(一)最上游的血液透析機。
這是絕對寡占的市場,進入門檻非常高,以台灣為例,目前還沒有任一家廠商可自行研發製造,因此全都得向國外進口,全球市佔率以德國FMC(Fresenius Medical Care)擁有超過50%以上的市占率最高,瑞典的Gambro則排名第二。
(二)下游的洗腎中心。
以美國為例,最大的兩家連鎖集團FMC與DaVita,不僅在全美各擁有超過1,000家的洗腎中心,更吸引到股神巴菲特的青睞,分別在2011年與2012年大手筆買進DaVita的股票,除了成為該公司的最大單一股東,持股達21%之外,更成為巴菲特的10大持股之一。
由於追蹤巴菲特的10大持股,DaVita是唯一一檔與醫療保健有關的企業,因此推論當初股神之所以大手筆買進的原因,除了是看中DaVita在東南亞、歐洲與中東地區的多項購併與擴張計劃之外,或許也與產業的三大特性有關,並可為投資人帶來「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
整體而言,洗腎產業的三大特性與成長潛力分別為,
(1)穩定且持續性的現金流。
以台灣為例,目前接受洗腎治療的人數為8.5萬名,平均每周洗3次,每次3000多元的費用,一年總體洗腎次數不僅高達1,326萬人次,健保局2017年編列了483億元預算來負擔相關費用,平均每人每月健保給付金額達到47,352元新台幣。
(2)全球開始進入戰後嬰兒潮的大退休時代,高齡化社會來臨。
(3)新興市場經濟起飛,治療率可望大幅上升。
以菲律賓為例,2015年6月調高洗腎全額補助的次數,從每年45次倍增到90次,不僅大幅提高當地治療率,美國腎病學會2017年的報告,更直接點名菲律賓將成為全球洗腎人口成長最快速的國家。
此外,台灣由於有完善的健保制度,讓每100個病患中,就有超過90位以上可以接受洗腎治療,治療率之高可以說是名列世界的前茅,但台灣洗腎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盛行率),以及每年增加率,同樣也是世界第一,近10年每百萬人的洗腎發生率從2007年的391人,一路成長到2016年的492人,每百萬人的盛行率更從2007年的2,265人,跳升到2016年的3,177人,換言之,以2300萬的人口計算,2016年接受洗腎治療的患者已來到7.3萬人,此外,這兩年更突破了8萬人數。
台灣之所以會有如此高的盛行率,除了高血壓、糖尿病和人口老化等問題,所引發的腎衰竭之外,其中最為人所詬病的,就是台灣人愛服用成藥的習慣,許多來路不明的中藥或西藥,都可能因成分中含有高濃度的重金屬(鉛、鎘)與馬兜鈴酸,而嚴重損害腎臟的功能。
特殊的社會文化背景,雖然讓台灣蒙上了「洗腎王國」的惡名,但也發展出完整綿密的醫療體系,根據健保局的統計數據顯示,台灣目前的血液透析醫療院一共有562家,其中21家為醫學中心、239家為相關醫院、302家為基層診所。
另外,血液透析治療中,會使用到的儀器材料,例如血液透析機、人工腎臟、血液迴路管、導管、穿刺針、藥粉、透析液、動靜脈血管通路、血液幫浦、生理食鹽水及保護罩等等,也提供台灣相關廠商的發展契機,包括上游廠商的濟生製藥(4111)與台鹽生技、中游製造商的邦特生技(4107),以及下游代理商的佳醫集團(4104)。(未完、待續)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18年4/24
【日報預覽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