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家短評】
減資案發生的情況會有兩種:賺太多,與賠太多,而關鍵就在經營者貪婪的智慧。
「賺太多」以晶華(2707)為典範,2002年首度減資每股退還股東現金5元,2006年再度減資每股退還現金7.2元,兩度減資案不但彰顯出公司高層理性與負責的務實態度,更讓晶華(2707)深受法人的信任,而一躍成為傳產股的股王。
而大同(2317)的減資案,則是「賠太多」的例子,投資人投資到這類型的股票,風險也將會大幅提高。
【延伸閱讀】
2009-09-11 |
|
2009-12-14 |
|
2010-04-07 |
|
2010-07-09 |
【今日最大誌】
金管會昨(9)日退回大同公司321億元減資案,大同將面臨重新送件或取消減資的處境。大同減資案遲遲無法執行,將不利後續私募、聯貸等籌資案進行。
大同減資案一度被暫停申報生效,重新補件後,金管會昨決議,認為大同公司與大同大學間的產權爭議未釐清,即大同公司與大學間有建教合作,並興建兩棟大樓,但產權歸屬遲未釐清,考量大同公司股東權益,依「發行人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券處理準則」退件。大同昨天收盤價6.02元,上漲0.09元。
金管會證期局長李啟賢表示,大同如果想要辦理減資,要把主管機關要求的釐清事項弄清楚。證期局官員表示,公司提出完整規劃提報董事會,釐清相關產權問題,讓退件原因消除後,可以再重新送件,但減資、增資進程勢必因此延後。
對於最近多家公司減資案被退件,上市櫃公司私募案也將從嚴,金管會是否從嚴管理資本市場?李啟賢說,「平常心,沒什麼不同」。他說,私募案是制度面的改革;對於資本市場的管理,只發現有缺點就改革,「讓制度更好,不是很好嗎?」
至於對大同投資人的影響,李啟賢說,虧損是已存在的事實,各種資訊已充分揭露,投資人可自己做判斷。
大同股東會通過減資案,7月申報,銷除普通股股票32.1億股,總額新台幣321.3億元,減資比率為57.88%。大同也規劃,在減資後進行籌資,包括增資、聯貸、私募及發行全球存託憑證等,合計籌資上限是12億股,以昨天收盤價計,約72億元。
金管會證期局一度在7月20日,以大同公司有應記載事項不充分為由,停止申報生效,後來大同提出補件;證期局同意從7月23日起,重新起算申報生效日,於12個營業日後自動申報生效,但證期局在限期前退件。
由於大同減資後,預計辦理私募增資案,而私募案不需申報生效,是否因此對減資案更審慎?李啟賢說,對於產權問題,在停止申報生效時就已請公司說明。金管會內部集團監理小組也發現,大同公司與大同大學等關係人曾發現交易未揭露等問題。
【2010/08/10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