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沛的帳上現金,加上不斷實施庫藏股的決心,讓可成(2474)在面對這一波企業轉型的過程,即使目前營運還未見起色,即使近期許多外資不斷看空並調降投資評等,但可成(2474)的股價依然成功打出底部的型態,準備迎接這一波長達5年的空頭走勢,第一次的月KD在20以下黃金交叉。
整體而言,雖然可成(2474)退出智慧型手機的市場,是一個對公司長遠發展正確的決定,但眼前的現實卻是得開始面臨轉型的痛苦,其中跨入車用跟醫療,是CEO擬定的目標與方向。
前者於2020年下半年開始切入美系車廠的供應鏈,提供電動車影音系統的內外飾件,目前佔營收比重僅1%,目標2025年可以成長到佔營收比重10%;後者則是在2021年成立可仁醫學科技,預計分階段投入30億台幣,目前先透過入股台股中的醫療耗材的領導廠商邦特(4107)、太醫(4126)、鐿鈦(4163)等企業,期望能拿到跨入醫療領域的敲門磚,目標同樣是3到5年後,醫療產品佔營收的比重能到10%。
換言之,由於跨入車用與醫療領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發酵,因此現階段可成(2474)的投資,就只能以「高現金殖利率股」的防禦性角度看待了,並耐心等待公司營運的成功轉型。
關於可成(2474)具備「高現金殖利率」的投資價值,由於董事會已明確表示2022年到2024年的現金股利至少10元,因此在此案例中,可採用2020年到2024年期間的現金股利,作為近5年平均值,由於近5年平均值為10.4元=(12+10+10+10+10)/5,因此要符合7%現金殖利率的條件,股價需落在148.57元=10.4元/0.07,要符合5%現金殖利率的條件,股價需落在208元=10.4元/0.05。
補充一點,由於財報分析的基本原則,是放在未來的預估值,除非未來不可得,才會退而求其次,用過去數據來假設會延續到未來,因此可成的這個案例,採用2020年到2024年5年期間的預估平均值,會比採用2017年到2021年過去5年的平均值,更為合理。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22年5/13
當時可成(2474)股價在150.5元
至今最高漲至180元,波段最高漲幅已達19.6%
【日報預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