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市場中慶龍可以舉出非常多的例子,說明一檔股票能夠出現「驚驚漲」的上揚格局,公司「基本面大好」一定扮演相當重要的關鍵角色,而「基本面大好」最直接的證據其實就是「每月營收大成長」,然而對於從事生產製造的廠商而言,「營收大成長」絕對不會憑空而來,必須建立在兩個基礎上:(1)下游客戶需求旺盛,與(2)本身產能足以支應,其中兩者缺一皆不可。
一般而言,一家公司的訂單狀況,由於牽涉到客戶的商業機密,因此大部分的公司會選擇語帶保留,盡量避免對外公佈太詳細的資訊,因此對於投資人而言,除非有內線的訊息,否則也頂多只能從「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方式去推論。所以在尋找具有「大成長」潛力的股票時,慶龍會習慣從公司的「擴產」動作,去發現市場還未注意到的蛛絲馬跡。
這是一個簡單的思考邏輯,對於公司的經營者來講,除非「未來的訂單」已經有把握掌握在手上,否則不會貿然大手筆投入資本支出進行產能的擴充,其中如果這家公司過去的經營風格又一直都是以「穩健成長」著稱,此時「大擴產」的意義就更非比尋常了。
以國內工具機大廠上銀(2049)為例,由於受惠全球自動化設備需求的強勁成長,2010年以來每月的營收數字就呈現三級跳的成長趨勢,激勵股價從19.8元起漲,一路走高並突破300元的波段新高。
回顧上銀(2049)這一路以來的上漲格局,有以下的階段:
(1) 2009年12月:產線已連續多月出現滿載,公司開始進行擴充生產線的評估作業。
(2) 2010年1月:擴大增聘500名員工,農曆春節不放假,全員加班拼訂單。
(3) 2010年6月:50億元的產能擴充計畫正式啟動,於月底動工。
(4) 2010年12月:提高擴充規模,宣布投入70~80億元(創歷年新高的資本支出),用於擴充包括台中機密機械園區、雲林科技園區及嘉義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的產能。
從上述的例子,可以發現,能夠激勵上銀(2049)的股價一路走高的重要關鍵,其實就是產能滿載後的想像空間(大擴產),這也是市場願意一路買單的重要理由之一。
總結而論,先有「大擴產」的準備,才能有「營收大成長」的條件,也才能進一步支持股價一路走揚的趨勢。
【延伸閱讀】
2017-02-18 |
|
2017-02-09 |
|
2017-02-08 |
|
2017-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