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至今,受惠中國大陸汽車產業快速發展,也讓胡連(6279)的營運績效出現明顯成長,每年稅後EPS由過去平均約3~3.5元,成長為近幾年的4.5~5.5元。
「台灣市場規模太小,想發展就必須要走出去,」張子雄直言,雖然中國大陸早期市場規模也很小,但由於看好中國大陸人口眾多,汽車產業發展深具未來性,因此從1990年開始,胡連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做產品的推廣。
「胡連的定位很簡單,就是要成為兩岸自主汽車品牌廠供應鏈中的一員,」張子雄說,現階段歐、美、日的汽車大廠都已擁有各自的供應鏈,不可能隨便就更換供應商,胡連想要打入這些大廠難度非常高,因此,聚焦以中國大陸市場為發展重心的兩岸自主汽車品牌廠,就成為胡連發展最好的一條路。
2011年開始,中國大陸車市成長明顯放緩,也讓胡連的成長動能受到壓抑,不過張子雄卻認為,長遠來看,適當的放緩對於中國大陸汽車產業與胡連的發展反而比較正面。
「2009、2010年中國大陸汽車銷售量實在是太驚人了,」張子雄說,當時的車廠只要把汽車做出來,很快就能賣得掉,也讓中國自主汽車品牌廠都拼了命在衝「量」,沒有人感覺到「質」的重要性,如今隨著成長放緩,大家才開始意識要先重視品質,也因此中國大陸今年高檔車持續成長,低檔車卻呈現衰退的情況,「我們很希望中國大陸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淘汰掉不注重品質的車廠,這樣中國大陸自主的汽車品牌才有進軍世界的一天。」
除了中國大陸的自主汽車品牌,胡連也對裕隆集團旗下,台灣第一個自主汽車品牌「納智捷」充滿期待。「品牌廠可以帶動整條供應鏈的發展,」張子雄說,品牌廠雖然不會任意更換供應商,但是會希望供應商「就近供應」零組件,因此只要投入一個新的市場,就會帶著整條供應鏈的成員一起去發展,「我們很期待納智捷在中國大陸站穩腳步後,能夠帶著包括胡連在內的供應鏈一起開拓其他市場,一起成長。」
【延伸閱讀】
2013-03-26 |
||
2012-11-23 |
||
2011-11-14 |
||
2012-11-06 |
||
2012-11-05 |
||
2012-09-21 |
||
2012-08-24 |
||
2012-08-07 |
||
2012-07-23 |
||
2012-03-27 |
||
2012-03-20 |
||
2012-01-12 |
||
2012-01-03 |
||
2011-12-30 |
||
2011-09-16 |
||
2010-10-21 |
||
2010-09-16 |
||
2010-07-22 |
||
2010-05-31 |
||
2010-05-12 |
||
2010-05-10 |
||
2010-02-11 |
||
2010-01-27 |
||
2009-12-22 |
||
2009-11-23 |
||
2009-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