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產業的發展,與國民所得的成長,會呈現一種高度正相關的連結,這也是在做產業研究時,常常會以一種「它山之石可以借鏡」的思維,去評估產業發展的能量。
統一(1216)在1979年引進7-Eleven,即使在先進的經營管理下,仍然不敵街頭巷尾的“柑仔店(雜貨店)”,在連續七年虧損後,好不容易在台灣國民所得成長到3600元美元時,才開始獲利。到了1988年國民所得成長到5800美元時,24小時便利商店的概念才逐漸融入民眾的生活,消費者已經接受商品價格並唯一的考量,「便利」也是成本之一時,台灣的便利商店產業才開始進入到快速成長期。
而台灣便利商店的發展經驗,同樣也出現在日本與美國的發展模式中,因此以目前中國大陸國民平均所得3180美元的水準來看,即使統一超(2912)遲至在今年5月才在上海成立第一家分店,但未來的市場的胃容量,仍足以支撐這個產業長期的發展機會。
【延伸閱讀】
2009-09-21 |
|
2009-11-23 |
|
2009-11-20 |
|
2010-03-26 |
|
2010-04-06 |
|
2010-05-10 |
|
2010-05-31 |
|
2010-06-25 |
|
2010-07-06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