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慶龍曾花過一些時間研究未來幾年中國大陸的水利建設規劃,今天將跟大家進一步分享相關的內容。
長期以來,中國政府多熱衷在大江大河的大型水利工程建設,根據中國學者統計,改革開放後的30多年來,中國政府每一年財政支農資金的60%都用於如長江三峽大壩這類大江大河治理與氣象事業發展,直接用於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的資金則微乎其微。
這種為了彰顯國力所陷入的「大壩狂熱」,讓中國截至2010年底,已建、在建30公尺以上的大壩超過5191座,這其中壩高超過100公尺的大壩有132座、200公尺以上大壩有9座,總計中國擁有的大壩數量,占全球界總量的52%,是印度的5倍、美國的3倍。
相較於大型水利工程的大量投入,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則明顯被忽視,根據中國政府在2008年公布的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資料顯示,全國有70%以上的村莊沒有任何農田水利投資,而能夠獲得國家投資農田水利建設的村莊,僅占9.56%。
「重大壩、輕小農」的結果,使得中國許多地區的農田水利設施,都是沿用60多年前的老舊設施,農田水利建設長期吃老本、年久失修所造成千瘡百孔的缺失,讓中國水利建設脆弱的抗災能力,在近年的幾次旱災當中顯露無遺,也讓中國農業至今仍無法擺脫「靠天吃飯」的窘境。
由於中國政府長期對於小型農田水利過度忽視,因此就算現在每年投入3000億人民幣,也必須要花超過10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夠重新把整個農田水利體系建設起來,不僅如此,中國長期研究三農問題的學者李昌平也提出警告,受到中國政府影響,部分農民也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漠不關心,未來如果在沒有農民共同參與、建設、維護的情況下,就算中國政府在短時間內完成農田水利設施的修建,未來也無法長時間管理和維護。
有鑑於此,中國政府在2011年初頒布的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中明確宣示了五項未來水利改革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 突出加強農田水利等薄弱環節建設,加快中小河流治理與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以提高防汛抗旱應急能力。
(二) 全面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實施大江大河治理,並做好水土保持與水生態保護,合理開發水資源。
(三) 建立水利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進一步提高水利建設資金在國家固定資產投資中的比重,同時大幅增加中央和地政水利建設專款金額,並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於農田水利建設,讓未來10年中國每年平均投入水利建設資金比2010年高出一倍。
(四) 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立水資源管理責任與考核制度。
(五) 不斷創新水利發展體系機制,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積極推動水價改革。
依據上述任務內容,中國政府在未來10年每年平均投入水利建設的資金將達到4000億人民幣的水準,以達成在2020年建設完成「防洪抗旱減災」、「水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資源保護和河湖健康保障體系」、「有利於水利科學發展體制機制」等水利建設四大體系的目標,來從根本解決現階段中國水利建設落後的問題。
不僅如此,中國銀監會也在年初發布的《關於全面做好農村金融服務工作通知》中表示,將支持水利建設作為現階段「三農」金融服務的工作重點。
從中國政府的對於水利建設首度進行全面部署的舉動來看,這是中國政府第一次將水利提升到關係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更顯示中國政府對於水利建設的重視。
【延伸閱讀】
2011-11-14 |
||
2012-11-06 |
||
2012-11-05 |
||
2012-09-21 |
||
2012-08-24 |
||
2012-08-07 |
||
2012-07-23 |
||
2012-03-27 |
||
2012-03-20 |
||
2012-01-12 |
||
2012-01-03 |
||
2011-12-30 |
||
2011-09-16 |
||
2010-10-21 |
||
2010-09-16 |
||
2010-07-22 |
||
2010-05-31 |
||
2010-05-12 |
||
2010-05-10 |
||
2010-02-11 |
||
2010-01-27 |
||
2009-12-22 |
||
2009-11-23 |
||
2009-11-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