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過去20年中國經濟以平均9.7%的速度高速成長,不僅累積了2.27兆美元的外匯存底,3000美元的平均國民所得,以及沿海城市7000美元的平均所得,在50%高額儲蓄率的社會文化下,都大幅提高政府採用擴大內需政策的效用。
從去年開始,中國政府大張旗鼓地推動一系列的擴大內需方案,從“家電下鄉”、“汽車下鄉”、“十大產業振興規畫方案”到“8500億元醫改”等等,就是企圖透過政府投資補貼的方式,大幅拉升大陸人民的消費力道,並且進一步促進農村建設與各項重點產業的競爭力,期望能引導中國的經濟從“世界工廠”,轉換成“世界市場”。
各項政策在經過一年時間的醞釀,也開始浮現出成效,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2009年前三季的數據顯示,雖然「淨出口」的貢獻為負數,但在「投資」與「消費」的貢獻下,今年前三季仍可維持在6.1%、7.1%與8.9%的GDP成長。
中國民間消費佔GDP結構雖然已經大幅提升,但仍在4成以下,以先進國家動輒7成的比重來推估,未來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因此未來民間消費仍會是未來最大的成長項目,也是各家廠商兵家必爭的戰場。
鴻海(2317)大手筆投入100億元的「萬馬奔騰」計畫,就是企圖建構中國完整的3C通路;而潤泰全(2915)因持有中國大潤發15.7%的股份,在台股中便可享有45倍的本益比。
中國龐大的內需市場,不但提供台商企業茁壯成長的養分,也提供投資人選擇布局的方向。
【延伸閱讀】
2009-09-21 |
|
2009-11-23 |
|
2009-11-20 |
|
2010-03-26 |
|
2010-04-06 |
|
2010-05-10 |
|
2010-05-31 |
|
2010-06-25 |
|
2010-07-06 |
2010-08-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