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12年,可以說是台灣工具機產業相當慘澹經營的一年,國內各大廠商營運不但均呈現大幅下滑的趨勢,獲利衰退的幅度更動輒30%%以上,以大型工具機為例,國內一共有14家上市櫃公司,表面上2011年第3季整體營收僅衰退7.15%,但如果進一步細究廠商的獲利水準,衰退幅度竟高達58.17%。
廠商營運大幅衰退的原因,主要與目前全球景氣低迷有很大關係,由於工具機的下游應用橫跨3C電子、汽車、航太、國防、機械電機等行業,因此營運不但與全球總體經濟的起落有正相關,通常也落後景氣約3~6個月。
展望2013年,工具廠商能否走過目前營運的寒冬,觀察的重點有二:
(一)中國美國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回升:
採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PMI指數),是一個衡量製造業枯榮的綜合指標,由於包含生產生、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與進口等八個不同面向,因此不但可解讀成經濟的領先指標,通常指數分數高於50分時,更可視為製造業處於擴張階段。
根據全球兩大經濟體中國大陸與美國所公布2012年的11月份製造業PMI指數來看,中國大陸不但自2012年8月份開始觸底反彈,10月份與11月份更已經連續兩個月分數超過50分,分別達到50.2分與50.6分,除此之外,美國11月份的PM也揮別前兩個月低於50分而來到50.4分,顯示目前全球兩大經濟體的製造業,已經重回擴張成長的軌道。
從台灣工具機目前約有39%出口到中國大陸,與約有8.5%出口到美國的比重來看,兩大經濟體PMI指數回升到50分以上,確實會為台灣廠商帶來一絲產業復甦的曙光。
(二) 韓國與歐盟美國簽署FTA,台灣廠商含淚接單
雖然中國大陸與美國的製造業有復甦的跡象,但在國際貿易上,筆者認為台灣機工具廠商卻面臨到有「遠慮」更有「近憂」的威脅。
韓國的機工具廠商長期以來都是台灣廠商在國際上重要的競爭對手,自2011年韓國與歐盟簽署FTA享有機械零關稅的優惠之後,2012年3月15日與美國的FTA也正式生效,除此之外,更令國內業者擔憂的是,11月份才落幕的東協會議,中日韓三方更敲定於2014年5月簽署FTA,由於目前佔台灣工具機最大宗的加工機,仍遲遲未被列入兩岸ECFA早收清單中,因此預估將會嚴重衝擊台灣工具機廠商的出口競爭力。
FTA的效應,已經讓韓國的工具機今年出口到美國省下下4%~5%的關稅,韓國廠商更夾帶韓元大幅貶值的優勢,以低於台灣業者報價15%,搶接訂單,面對韓國廠商來勢洶洶的低價搶單,國內業者只能無奈表示:「要訂單,就得犧牲利潤。」
【延伸閱讀】
2013-01-22 |
|
2012-11-20 |
|
2012-07-24 |
|
2012-06-13 |
|
2012-06-12 |
|
2012-06-11 |
|
2012-04-19 |
|
2012-04-02 |
|
2012-03-26 |
|
2012-03-05 |
|
2012-01-06 |
|
2011-12-26 |
|
2011-12-01 |
|
2011-11-28 |
|
2011-11-02 |
|
2011-09-13 |
|
2011-08-29 |
|
2011-08-26 |
|
2011-07-26 |
|
2011-05-04 |
|
2011-05-03 |
|
2011-04-29 |
|
2011-04-20 |
|
2011-04-13 |
|
2011-03-02 |
|
2010-12-28 |
|
2010-12-08 |
|
2010-12-06 |
|
2010-08-27 |
|
2010-07-13 |
|
2010-07-02 |
|
2010-06-24 |
|
2010-06-01 |
|
2010-04-16 |
|
2010-04-12 |
|
2010-04-06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