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新台幣升破30元關卡之後,其實台灣的產業已經開始在進行結構性的轉變,電子股的式微與傳產股的崛起,讓許多並沒有察覺到這個改變趨勢的投資人,吃了不少大虧,還習慣以過去操作電子股的思維,評價目前電子股看似「物美價廉」的條件。
台股電子股的困境甚至崩落,從IC設計產業的角度來看,似乎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與未來的趨勢:
第一個困境:是全球大廠積極整併,大型IC設計公司規模愈來愈大,但台灣IC設計產業過去數年卻不斷分割,從早期的由聯電IC設計部門所分割出來的聯家軍,凌陽分割成凌通、宏陽、旭耀等,奇景切割出承景、立景等,到旺宏切割出的兆宏、京宏、全宏、訊宏,以及華邦切出的新唐等,規模愈分愈小,逆勢走向的反整合,讓台灣IC設計產業競爭力大不如前。
第二個困境:是富爸爸充斥,IC設計公司在富爸爸的保護下,缺乏進步的動力,因此不管在研發、技術等能力,甚至面對產業變遷上,都不如專業供應商所擁有的先進技術與針對產業變化快速調整的能力。
第三個困境:來自於過度集中於電腦相關領域的產品線,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新的行動通訊平台上,台灣IC設計業者幾乎少有企業能夠跨足,以蘋果iPhone及iPad為例,雖然有鴻海、大立光等台灣企業可以「吃蘋果」,但台灣IC設計業者幾乎全軍覆沒,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打入這個供應鏈中。
第四個困境:則是中國業者的崛起,海思、展訊已明顯對台灣業者產生威脅。統計2010年兩岸IC設計公司的前10強,海思、展訊分別名列第4與第8名,正如同展訊前任執行長武平所說:「台灣人有多聰明,大陸人就有多聰明!」中國企業排名的上升,顯示過去20年來一路領先的台灣IC設計產業,正面臨中國的強力挑戰。
因此綜合上述的四個困境,反應在股票投資上,就出現了過去10年來台股從未有過的結論:電子股享有高本益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延伸閱讀】
2012-10-08 |
|
2012-09-27 |
|
2012-09-13 |
|
2012-09-05 |
|
2012-08-16 |
|
2012-07-31 |
|
2012-07-30 |
|
2012-07-17 |
|
2012-07-16 |
|
2012-07-12 |
|
2012-07-10 |
|
2012-06-04 |
|
2012-05-29 |
|
2012-05-28 |
|
2012-05-23 |
|
2012-05-22 |
|
2012-05-15 |
|
2012-05-14 |
|
2012-02-29 |
|
2012-02-03 |
|
2012-01-31 |
|
2011-12-14 |
|
2011-11-09 |
|
2011-10-26 |
|
2011-10-05 |
|
2011-09-21 |
|
2011-09-19 |
|
2011-08-31 |
|
2011-08-24 |
|
2011-07-18 |
|
2011-07-14 |
|
2011-07-11 |
|
2011-07-08 |
|
2011-06-16 |
|
2011-05-10 |
|
2011-04-28 |
|
2011-04-19 |
|
2011-03-09 |
|
2011-01-18 |
|
2011-01-17 |
|
2010-11-26 |
|
2010-11-09 |
|
2010-10-27 |
|
2010-10-22 |
|
2010-10-13 |
|
2010-10-11 |
|
2010-09-27 |
|
2010-09-23 |
|
2010-08-03 |
|
2010-03-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