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股的暴跌,甚至未來如果出現一瀉千里的崩盤,其對全球金融市場的影響性,慶龍預估將不亞於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破產的風險。
回顧2008年美國雷曼兄弟的破產事件,竟會引發全球的金融海嘯,關鍵有二:一是財務的槓桿操作,二是財富的瞬間蒸發,前者讓金融投資雖然可創造「獲利加倍」的乘數效果,但若出現不如預期的發展時,過度財務槓桿的結果,就是造成財富瞬間蒸發的傷害,尤其當借錢的人出現還不出錢的骨牌效應時,不僅對金融市場將產生巨額的呆帳虧損,對經濟也將嚴重衝擊內需消費的力道。
檢視這一波陸股狂奔的過程,何嘗不也是如此?在中國官方明確主導陸股多頭的政策下,自2014年以來,透過密集且一連串降息與降準的貨幣政策,先後在2014年的11/22、2015年的2/4、2/28、4/19、5/10等期間,不斷地向金融市場釋出龐大的資金,雖然激勵了陸股這段期間的瘋牛行情,但也點燃了全民瘋股市的狂潮,而根據中國結算公司(CSDC)的統計,目前中國股民的總數已超過9,000萬人。
中國全民瘋股市的結果,不僅推升官方的融資餘額來到2.1兆人民幣,創下人類有史以來最高的融資紀錄,連地下的融資金額,根據Bloomberg的預估,也攀升到1.7兆人民幣,甚至地下的借款利率還飆升到22%年利率之高。
換言之,中國股民如此財務槓桿的操作,搭配到這波陸股自高點以來將近30%的修正,不僅已經讓中國股民的「財務壓力表」達到破表的臨界點,未來若陸股還是持續崩跌,屆時全球的金融市場,就必須得提防中國版的金融海嘯來襲。
陸股持續崩跌,對全球金融局勢的後續影響,目前還得持續觀察,不過回歸到台股趨勢上,由於目前仍然沿著2015年4月、5月、6月高點所形成的下降趨勢線走跌,因此在這樣的結構下,短線上或許有跌深反彈的契機,但在整體台股已轉弱的趨勢下,投資人應採取「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策略。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白金版》2015年7/6
【延伸閱讀】
2015-09-30 |
|
2015-09-23 |
|
2015-09-22 |
|
2015-09-02 |
|
2015-08-26 |
|
2015-08-25 |
|
2015-08-24 |
|
2015-08-20 |
|
2015-08-12 |
|
2015-08-05 |
|
2015-08-03 |
|
2015-07-29 |
|
2015-07-30 |
|
2015-07-28 |
|
2015-07-27 |
|
2015-07-23 |
|
2015-07-22 |
|
2015-07-17 |
|
2015-07-13 |
|
2015-07-09 |
|
2015-06-09 |
|
2015-05-27 |
|
2015-05-13 |
|
2014-06-17 |
|
2014-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