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以及「成交量」是技術分析中的兩大基礎,而公司的營運變化,也會透過價格和成交量的增減來反應,技術分析常被認為是短線交易才會用到的工具,但在實務上技術分析也能夠應用在找尋投資契機上,特別是「量」的概念。
相信有投資經驗的朋友人都聽過一句話「人多的地方不要去」。這句話說的對,但也不完全對,而是看你用什麼角度去看。如果你要開一間餐廳,你會選擇開在人潮聚集的精華地帶?還是選擇開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隨機問了幾個朋友,他們給我的答案都是前者,理由是「人潮就等於錢潮」,這個道理應用在股票市場上,難道真的「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嗎?把成交量想像成人潮,而自己是想開餐廳賺錢的經營者,或許你就會有不同的思維。
在股市待久的投資朋友,我相信都會領悟一個道理:股票市場裡沒有「絕對」,有時候,人多的地方反而隱藏了投資契機,筆者也在十餘年的技術分析研究中,發現了一個從量價中找尋出來的投資契機。我們來看幾個例子:
宏達電(2498)從2005年2月開始出現成交量明顯放大的「量群」,當時2月1日時收盤價為163元,2006年5月4日時股價已經來到收盤價1180元的天價,一年又三個月的時間股價上漲了6.23倍。
從上圖可以看到大立光(3008)在經歷一段長時間的下跌後成交量快速萎縮,然而在2005年初開始出現成交量明顯放大的「量群」,並經歷了8月底連續三支跌停板的財報大利空後,從8月31日的低點217元,漲到了2006年9月19日的最高點766元,一年的時間漲了2.5倍。
晶電(2448)在2005年10月開始出現成交量明顯放大的「量群」,股價從10月3日的收盤價43.65元,到2006年5月12日收盤138元,六個月的時間上漲了2.16倍。近期晶電表現非常強勢,其實在今年第一季也有出現過明顯的量群。
另外要提醒各位朋友的是,技術分析沒有「絕對」,這個選股邏輯獲利的機率自然也不會是100%,因此在股價跌破量群低點(如下圖例)時,切記停損的動作一定要執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個基本觀念千萬不可忘記。此外,最好的投資策略是基本面和技術面要互相搭配,好的線型再加上好的基本面,才能夠創造好的獲利,因此拿到資料的朋友,可別忘記去仔細研究每家公司的基本面。
【延伸閱讀】
2009-10-01 |
|
2009-10-10 |
|
2009-12-31 |
|
2010-01-06 |
|
2010-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