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股盤面上最大的結構變化,就在於許多個股在下跌的過程中,不僅未見到明顯的買盤,更不見技術分析中「下殺取量」的止跌訊號。
先來談「買盤」為何不見的問題?記得慶龍在5/19的《投資家日報:白金版》中,提及到一位原本在台股擁有百億元部位的超級大戶,因不滿政府調高稅賦,憤而賣出大部分每年都可穩定配息的股票。這位超級大戶原本是台股中非常穩定的一股力量,不炒短線,只長期投資高現金殖利率的好股票,然而,近幾年,一連串政府在稅賦上的改變,從2%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到現金股利可扣抵稅率從100%調降一半到50%,再到綜合所得稅率最高級距從40%調高到45%,最後的結果,不僅政府一毛錢也課不到,還惹惱了市場一推超級大戶,將資金從台股中撤離,並轉往到其他海外的市場。
市場中的超級大戶紛紛離開台股,一方面反應在台灣金融帳竟出現史上最長,連續19季匯出的歷史紀錄,淨流出1878.1億美元的同時,也讓台股的成交量,陷入到「資金動能嚴重不足」的情況。
此外,另一個影響近期「買盤」不見的因素,就是7~8月除息旺季前的觀望氣氛,由於這次政府加稅政策完全針對「現金股利」而來,因此合理推論,在個股除息前,不僅內資(市場大戶)進場承接的意願不高,甚至連上市櫃公司的大股東,都會加入到棄息的賣壓行列中。
換言之,短期內台股要有內資的買盤,時間點就必須得等到除完息之後的9月,但,9月又有美國聯準會啟動升息的影響,屆時全球的金融市場不僅會有一番劇烈的波動,新台幣重貶的預期心理,甚至還會導致部分的外資,從台灣撤離。
金融市場劇烈的波動,預估到了10月以後,才會有「撥雲見日」的機會,一方面新台幣的重貶,將讓這幾年流出海外的內資,看到賺「匯差」的機會而回流到台灣,另一方面,新台幣重貶後對企業獲利的提升,若能進一步搭配股價落底的時機,都將支持台股出現一波「報復性的反彈」。
今天的分析師文章,慶龍針對下半年台股的行情變化,不僅做了沙盤推演,更期望這個劇烈行情波動的到來,畢竟只要能在個股的操作上,做好風險的控管,2015年的下半年,將會是這幾年台股最大,也是最好一次的波段行情,只要能成功掌握,必定可複製2009年時,幫助《投資家日報:白金版》訂戶一年大賺6倍的精采故事。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白金版》2015年6/15
【日報預覽圖】:
我要買書,送《投資家日報》試閱:
@博客來書店: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09887
【延伸閱讀】
2015-07-09 |
|
2015-06-09 |
|
2015-05-27 |
|
2015-05-13 |
|
2014-06-17 |
|
2014-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