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分析的基本邏輯,都在探討「供給」與「需求」之間的關係,因為這不僅將決定產品價格的走升或走跌,更將牽動相關廠商獲利的提升與下滑。
當「供給」小於「需求」時,就會造成供不應求的漲價題材,不僅會直接推升產品價格上升,更會帶動相關廠商營運的水漲船高。
反之,當「供給」大於「需求」時,供過於求的殺價競爭就容易伴隨而來,而相關廠商則會開始面臨較大的競爭壓力。
根據三大研究機構的最新預估,雖然2022年仍會有出現「供給Supply」小於「需求Demand」的機會,但2023年幾乎已完全無懸念將進入「供給」大於「需求」的狀況。
根據研究機構Drewry在2021年Q4時的預估,2021年全球貨櫃產業供給的年增率為4.3%,小於需求6.5%的年增率,2022年供給年增率為3.6%,依然小於需求的4.6%,然而進入到2023年,供給將大增7.4%,將遠遠大於需求的3.5%。
根據研究機構Alphaliner在2022年3月時的預估,2021年全球貨櫃產業供給的年增率為4.5%,小於需求6.7%的年增率,2022年供給年增率為4.1%,依然小於需求的5.9%,然而進入到2023年,供給將大增8.1%,將遠遠大於需求的4.7%。
根據研究機構Clarksons在2022年Q1時的預估,2021年全球貨櫃產業供給的年增率為4.5%,小於需求6.1%的年增率,2022年供給年增率為3.6%,依然小於需求的3.8%,然而進入到2023年,供給將大增7.5%,將遠遠大於需求的2.9%。
整體而言,從台灣貨櫃三雄的全球市佔率來看,僅能稱之為二線廠商,比較適合走小而美的營運路線,以2022年3月的運量作為比較基礎,長榮(2603)全球排名第7,市占率約5.8%、陽明(2609)全球排名第9,市占率約2.6%,萬海(2615)全球排名第11,市占率約1.6%。
全球貨櫃產業的龍頭廠商,主要有四,分別為市占率16.9%的義大利廠商地中海,市占率16.9%的丹麥廠商馬士基,市占率12.8的法國廠商達飛,與市占率11.5%的中國廠商中遠,四家業者合計掌握了全球58.1%的市場佔有率。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22年6/10
現在訂購,不但可加入日報專屬Line群
更可免費回看五天日報
【日報預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