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已將近40年的宜進實業(1457),完整經歷了台灣紡織產業長達半個世紀的變遷,從早期的蓬勃發展,到後來一度淪為被紅色供應鏈夾擊的夕陽產業,然而在歷經漫長陣痛期之後,透過不斷深耕機能性紡織與工業紡織品的研發與努力,才逐漸從原本低毛利的勞力密集,轉型為高毛利的知識密集產業,打造出產業升級的模範故事。
「民國67年台灣經濟剛開始起飛,紡織業也從那時開始發展,而我雖然從父親手中接下米廠生意,但因為企圖心較強,加上覺得這個產業應該會不錯,因此即使什麼都不懂,也不怕風險就一頭栽進去,」宜進實業董事長,同時也兼任財團法人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董事長的詹正田回憶說,當時雖然沒有足夠的資金,可以購買從日本進口的機器設備,但由於政府與銀行提供了優惠的補助方案,因此在政策扶植下,紡織業很快崛起成為賺取外匯的重要產業。
不過,當時許多廠商為了拚成長,不斷擴大財務槓桿來提高產能,結果碰上了石油危機,不僅出現財務周轉不靈的困境,廠商跟廠商之間,又有銀行貸款聯保關係,因此便爆發了大規模的倒閉潮,「我記得當時全台有90幾家加工絲廠商,在一家拉一家下,後來有高達2/3倒閉,」詹正田回憶起台灣紡織業發展初期所經歷的產業危機,不過也由於經歷此一風暴,因此後來能夠生存下來的廠商,在財務的操作也就變得更加穩健,「這雖然是一個成長的教訓,但在這之後,不僅我們在做生意時,會緊盯信用膨脹的問題,原料採購也都以現金交易,從此之後,台灣加工絲市場,就很少再出現有公司倒閉的狀況了,」他點出台灣紡織廠商從早期的盲目擴充,到後來能夠進入穩扎穩打的關鍵轉折。(未完、待續)
【產業小百科】:加工絲
聚酯加工絲為紡織業上游的主要原料,透過假撚加工原絲的方式,製作成仿絲、仿棉、仿毛的合成纖維,由於具備易洗、快乾、免燙、色澤亮麗、伸縮性好、手感佳等特性,因此應用的範圍包括:休閒運動服、襪子、手套、西裝襯衫、地毯、雨棚、輪胎簾布、安全氣囊….等等。
【延伸閱讀】
2017-06-05 |
|
2017-05-12 |
|
2017-05-04 |
|
2017-03-14 |
|
2016-12-29 |
|
2016-10-25 |
|
2016-10-07 |
|
2016-08-25 |
|
2016-06-21 |
|
2016-05-03 |
|
2015-11-09 |
|
2015-10-20 |
|
2015-09-15 |
|
2015-08-17 |
|
2015-07-07 |
|
2015-07-06 |
|
2015-06-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