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一家公司想要引進具有策略合作關係或出售給外部資金(外資或陸資),通常會遵循一定的財務手法,例如辦理現金增資、私募、發行可轉換公司債、或發行全球存託憑證,除此之外,對於某些具有「先前經營不善」包袱的公司而言,在辦理增資之前,還會先進行減資的動作。
回顧2007年國際私募基金凱雷,以新台幣215億元每股17元的價格入主大眾銀(2847)經營權以來,一直都是遵循固定的腳本,在進行大眾銀(2847)的改造工程,總歸來講可以區分出三個階段:
(一) 改善體質:
第一個階段首要的工作有二,一方面改善財務體質大舉打銷呆帳,另一方面則進行提升企業形象的工作,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就是提升日後銀行獲利的基礎。
(二) 辦理減資:
第二個階段減資,其實是一個過渡的時期,一方面是為了甩掉過去“經營不善”的歷史包袱,另一方面透過減資可以大幅降低原始大股東的持股比重,將有助於第三階段的發展。
(三) 辦理增資:
凱雷改造大眾銀(2847)三部曲的最後一個壓軸戲碼就是“增資”,從公司派的角度來講,美其名為“引進策略夥伴”或“擴充營運資金”,但骨子裡的目的,說穿了就是“待價而沽”想要趁機逢高出脫手中持股。
去年大眾銀(2847)董事會決議辦理100億元的現金增資,增資的方式初步以「私募」為對象,由於「私募」有3年閉鎖期的限制(3年內不能賣出股票),因此私募的價格,將訂在過去30天平均市價的8成,簡單來說,假設過去30個交易日大眾銀的股價平均在11元,私募的價格將訂在8.8元(11*0.8=8.8)。
然而,此次大眾銀董事會初步暫訂的私募價格為10元,換句話說,董事會心中合理的大眾銀(2847)市價將是12.5元(12.5*0.8=10)。
總結而論,大眾銀(2847)的私募增資案,完全是遵循著當初“改造工程”的規畫進行,因此合理的推估,隨著即將進入到第三個階段,離投資開花結果的日子也不遠了。
【延伸閱讀】
2012-02-18 |
|
2012-02-14 |
|
2012-02-06 |
|
2012-01-02 |
|
2011-12-20 |
|
2011-12-09 |
|
2011-12-06 |
|
2011-12-05 |
|
2011-11-11 |
|
2011-09-05 |
|
2011-09-05 |
|
2010-08-23 |
|
2011-08-19 |
|
2010-12-17 |
|
201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