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未完成訂單」減去「客戶存貨」的數值變化,似乎具備了股市漲跌的領先指標效用。
上圖表是2012年到2019年台灣加權指數(編按:下圖表紅色曲線),與未完成訂單-客戶存貨(編按:下圖表藍色柱狀)的相關走勢圖,最近5年都出現了一個「仙人指路」的巧合,就是當為完成訂單-客戶存貨的數值,由正翻負時,通常沒隔多久,台股就會出現較大的回檔修正。
追蹤過去幾次「未完成訂單」減去「客戶存貨」的數值,出現由正翻負的變化,時間由遠到近依序為:
(一)2014年8月:
似乎預告台股將從8月底收盤的9,436,回檔到最低點8,501,跌點935點,跌幅9.9%的下跌走勢。
(二)2015年6月:
似乎預告台股將從6月底收盤的9,323,回檔到最低點7,203,跌點2,120點,跌幅22.7%的下跌走勢。
(三)2018年7月:
似乎預告台股將從7月底收盤的11,057,回檔到最低點9,319,跌點1738點,跌幅15.7%的下跌走勢。
(四)2019年8月:
台股2019年8月底收盤為10,618,是否會如同前幾次,預告開啟後續的修正走勢?值得密切追蹤。
走筆至此,相信有許多投資人會好奇,為何「未完成訂單-客戶存貨」的數值,會具備股市領先指標的效用?
從理論來說,這項數值的增減,其實是可以透漏目前市場需求的虛與實,而市場需求的增減,通常也都是反應當下整體經濟的一個縮影。
【延伸閱讀】
2020-02-20 |
|
2020-02-17 |
|
2020-02-14 |
|
2020-02-10 |
|
2020-02-03 |
|
2020-01-31 |
|
2019-09-06 |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