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急升對於電子類股的影響究竟有多大?讓我們先從近十年新台幣兌美元匯價的歷史經驗,理出一個參考依據。
過去十年來,新台幣匯率曾經出現2次急升至30元附近。第一次是2004年8月從最高34.209元,快速升值到2005年3月最低的30.67元,約半年的時間,升值了10.34%;另一次則是2008年1月從最高32.51元,急升至2008年3月最低的29.95元,僅僅不到3個月的時間,升值幅度就高達7.87%。
2004年~2005年新台幣第一次大幅升值期間,「電子指數」從8月初時的低點206點,上漲到8月底的高點229點,之後便展開一波長達半年的區間震盪(200點~235點),隨後2005年,在新興市場需求崛起的帶動下,全球景氣快速復甦,「電子指數」也再度展開一波多頭行情,2005年7月來到最高點的273點。
另一次新台幣大幅升值期間(2008年),「電子指數」由年初時的350點,一路下跌至279點,之後反彈至336點,然而自6月份開始,由於受到全球金融海嘯的影響,「電子指數」又再一路向下探底,最低來到2008年11月時的146點。
從上述2段新台幣匯價與「電子指數」的歷史經驗中,可以觀察到兩件事:
(1) 短期內,新台幣匯率的大幅升值,確實可能對「電子指數」造成壓力,
(2) 然而就中長期而言,真正能夠主導「電子指數」波段上漲或下跌的主因,還是來自於基本面「趨勢」的力量。
因此,再度回過頭來看目前「電子指數」的狀況。
整體而言,儘管九月份以來,「電子指數」在新台幣急升的影響下,自十月份的高點324點,回檔到最低的306點(10/19),但若將時間拉長來看,其實「電子指數」仍然不脫今年五月份以來290~322點的整理格局,因此換言之,近期新台幣匯率的急升,充其量只是給「電子指數」由高點壓回的理由,但從中長線的走勢來研判,這個壓回仍在整理區間的範圍,絲毫沒有改變長期趨勢的架構。
近期亞洲各國央行不約而同積極介入阻升亞幣的政策,而就目前的發展,新台幣匯率升值的速度,也在央行大力干預下明顯趨緩。因此,目前市場中對於電子業匯損的疑慮,慶龍也預估將隨著10月底,各家公司公佈第三季季報之後,將逐漸明朗化。 待「不確定」的利空因素消除之後,只要中國和美國股市維持目前的強勢格局,台股電子類股的疲弱也將告一段落,而第四季展開一波反彈行情,將是一個合理的期待。
【延伸閱讀】
2010-05-03 |
|
2010-05-10 |
|
2010-09-09 |
|
2010-09-16 |
|
2010-09-23 |
|
2010-10-05 |
|
2010-10-06 |
|
2010-11-16 |
|
2010-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