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會進行減資的公司,大致可以分為三類,可參見【減資大不同,以晶華(2707)、DRAM與華碩(2357)為例】一文,對於財務報表上已經呈現「累積虧損」的公司而言,會想要去進行「減資」的動作,主要會有三個理由:
(1) 預期本業將好轉:
如果減資之後,本業還是繼續虧損下去,那麼就會枉費打消虧損的目的,因為在會計科目的處理上,當公司減資完成之後,未來公司年度若有盈餘獲利,就不需要再「彌補虧損」,而可以選擇配發給股東。
(2) 預期將會有外部資金參股公司:
透過「減資」將可以縮減原先股東的持股張數,然後再透過「增資」引進外部資金,進而改變股東結構。因此從實務的經驗中,許多企業進行「減資」的目的,其實都是為了「引進策略夥伴」或是「改變經營階層」做準備。以大眾銀(2847)為例,目前公司經營者外商凱雷,正打算利用兩岸MOU與ECFA簽署的條件,提供引進“陸資”或“其他外資”參股的機會。
(3) 重新恢復股票的信用交易:
根據證交法的規定,公司每股淨值在10元以下,將禁止股票的信用交易(融資與融券),因此透過「減資」的手段,提升每股淨值到10元以上,對於公司的股票而言,不僅可以重新恢復信用交易,從市場籌碼的角度來看,更可以藉此提高市場資金的動能,有利於股價後續的走勢;以大眾銀(2847)為例,2010年年底減資後的每股淨值,從8.58元提升到10.82元,而股票也將因此開新開啟「信用交易」的資格。
總結而論,大眾銀(2847)2010年進行減資的目的,除了改善財務結構之外,重點還是為日後「陸資參股」做準備,因此整體而言,都有利於股價後市的表現。
【延伸閱讀】
2012-03-02 |
|
2012-02-18 |
|
2012-02-14 |
|
2012-02-06 |
|
2012-01-02 |
|
2011-12-20 |
|
2011-12-09 |
|
2011-12-06 |
|
2011-12-05 |
|
2011-11-11 |
|
2011-09-05 |
|
2011-09-05 |
|
2010-08-23 |
|
2011-08-19 |
|
2010-12-17 |
|
201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