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票市場中,永遠不要相信上市櫃公司老闆所講的話,因為這中間存在了太多「報喜不報憂」或「錦上添花」的論點,投資人若依照大老闆所講的「場面話」或「客套話」來做為投資的決策判斷,常常會將自己陷入到不自覺的風險中。
以生產電子紙與TFT- LCD面板的元太(8069)為例,2011年8月董事長劉思誠意氣風發的對外宣稱,亞馬遜電子書的熱銷不但打敗全球不景氣,更激勵元太的營運出現「七月點火、八月加溫、九月冒蒸氣、十月沸騰」逐月成長的趨勢,因此非常樂觀看待公司的後市。
然而,如此極度看好的基本面樂觀訊息,元太(8069)73.3元股價高點並不是出現在營運沸騰的10月,而是在9月中見頂之後便開始一路滑落,劉思誠眼中的樂觀,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出現180度的大逆轉,因為12月以後,元太業績就以年減50%~60%的幅度快速崩落,股價的表現更像是自由落體,一路探底到23元上下。
上述元太的例子,說明投資人如果相信老闆樂觀看待公司的言論,而一頭跳下去買股票,常常會陷入到不自覺的風險中,然而這種不自覺的風險,是可以避免的嗎?
答案是可以。
慶龍認為雖然不能相信老闆講的話,但卻可以相信老闆正在做的事,尤其正在做的事又是跟「老闆自己的口袋」有關的時,參考價值就會更大,而所謂跟老闆自己口袋有關的事,白話一點講,就是如果公司營運這麼好,老闆或董監事,或內部人或大股東是否也在積極地買進自家公司的股票?或著只是利用發布公司利多訊息之際,偷偷賣出自家的股票,希望能減少以後股價下跌的損失。
上述對於老闆的定義,從籌碼分析的角度來看,可以擴大為「董監事」、「內部人(包含經理人)」與「大股東」等三個面向,因此追蹤觀察這三個面向的持股變化,將有利於外部投資人一窺公司真實的營運面貌,甚至轉折點。
以曾兩度榮登台股股王的宏達電(2498)為例,2011年4月股價衝到1,300元的波段高點之後便開始反轉向下,到了2011年8月時股價已經下跌約40%來到800元上下,而800元的宏達電(2498)在當時,是一個「多空交戰」的價格,有人認為可以進場撿便宜,但也有人持反對的意見,面對這樣的多空交戰,投資人又該相信誰?
慶龍認為,相信「老闆正在做的事」就對了。
暫且不論全球智慧型手機產業的變化發展,單就宏達電(2498)內部人的持股動向,真相其實只有一個,就是連宏達電的內部人自己都不看好自己。
2011年8月期間,宏達電合計有31位經理人包含關係人配偶,申報轉讓持股,其中執行長周永明一個人就轉讓高達180張總市價超過1億元以上的股票。
就當大批的內部經理人轉讓持股,3個月之後宏達電發布營收與獲利預警,股價面臨到500元的保衛戰,兩年之後,更是慘不仁賭,不但已經跌破200元以下,甚至有外資唱衰到100元,與2011年內部經理人轉讓持股的價格相比,目前的市價已經是腰斬、腰斬、再腰斬了。
【延伸閱讀】:
2014-12-23 |
|
2014-06-23 |
|
2014-03-17 |
|
2013-12-19 |
|
2013-09-18 |
|
2013-11-11 |
【延伸閱讀】:
2013-07-08 |
|
2013-07-05 |
|
2013-04-29 |
|
2013-04-10 |
|
2013-02-12 |
|
2013-02-05 |
|
2012-11-01 |
|
2012-10-25 |
|
2012-10-23 |
|
2012-10-22 |
|
2012-09-20 |
|
2012-09-14 |
|
2012-09-07 |
|
2010-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