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耀億(4430)成立初期所生產的球線,成本雖然比日本廠商便宜了一半以上,但由於球框的材質不斷在變化,從早期的木框、到鐵框、鋁框,甚至到碳纖維的球拍,對於線的要求也不斷提升,因此對耀億來說,如何提升線材的品質,成為最大的課題。
「我們是在客戶邊嫌邊買的過程中,陪著客人一起進步的。」王昭仁笑說,他進一步補充,早期的球拍對線材的強度要求不高,只要外觀跟日本產品相似,並且能夠穿進球拍就好,但隨著球拍材質演進到金屬甚至碳纖材料時,對於線材強度的要求就開始提高,耀億與其他同業在品質上面臨的嚴峻挑戰就出現了,很多競爭同業因此在當時選擇離開這個市場,耀億則堅持在球拍線的領域持續發展。
然而,由於當時纖維的抽絲技術仍為美日等先進國家所掌握,因此為了突破品質上的要求,並且因應未來產業的變化,王昭仁決定就算用土法煉鋼的方式,也要從無到有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當時採取的策略有二,一是從最上游的原料投入抽絲技術的研發,二是引進科學化的先進檢測儀器,作為生產與檢測品質的標準。
從1977年開始,耀億便開始堅持「抽絲」的技術要自己掌握,然而一開始卻也面臨到許多挫折與挑戰,「因為沒有任何的技術支援,所以只好自己摸索學習,憑著一股只許成功沒有退路的想法,三兄弟不眠不休的研發,花了整整快一年的時間才逐漸掌握到抽絲的技術。」王昭仁回憶。
1980年代當時業界對於線材的檢測標準尚未建立,生產技術克服之後,隨之而來的品質穩定性問題,也一度造成公司財務與商譽上的損失。於是為了確保品質的穩定性,王昭仁一方面則著手制定相關的生產及品質規範,另一方面則從日本進口拉力機等檢測儀器。
以當時耀億(4430)的規模,檢測儀器的投資是一筆很大的支出,但王昭仁心裡明白,有了這些儀器設備之後,才能確保生產出來的線可以符合下游不同客戶的品質要求。他進一步舉例,即使同樣是網球拍,不同品牌的品質要求與市場訴求也會不一樣,有了科學的檢測數據來佐證,耀億(4430)與客戶的溝通更無障礙,對於縮短研發的時程,增加客戶的信賴度也有很大的幫助。
如今的耀億(4430)已成功站穩網羽球拍線的市場,WILSON、BABOLAT、PRINCE、DUNLOP、HEAD等國際前五大球拍廠皆為耀億的客戶,在工廠用線的市場全球市佔率高達80%以上,而零售用線的市場也達30%以上,為目前全球第一大的網羽球拍線供應商。
【延伸閱讀】
2014-12-27 |
|
2014-12-26 |
|
2014-10-14 |
|
2014-10-09 |
|
2014-10-07 |
|
2014-10-03 |
|
2014-11-24 |
|
2014-11-07 |
|
2014-07-25 |
|
2014-07-22 |
|
2013-03-30 |
|
2013-12-06 |
|
2013-10-12 |
|
2014-06-16 |
|
2014-07-01 |
|
2014-04-28 |
|
2014-05-23 |
|
2013-12-27 |
|
2013-03-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