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視一家公司CEO與股權結構的關係時,不僅可分為三個等級,在人性使然下,也將對公司營運產生截然不同的影響,而這三個等級,分別為:
(一)CEO為專業經理人,背後有少數大股東可以監督。
(二)CEO就是大股東。
CEO就是公司的最大股東,優點就是本身利益與公司利益,由於都是站在同一條船上,因此在作決策過程中,不僅不容易出現「存心」傷害公司的決定,更能因此保護小股東的利益不會遭受損害,但缺點,就是容易發生一意孤行的錯誤決策。
這種股權結構的關係,在台股中成功的企業首推鴻海(2317),董事長郭台銘本身就是鴻海的最大股東,因此即使擔任CEO不領取一毛薪水,只要能將鴻海經營得好,個人的財富也就水漲船高。
台股中失敗的例子,首推運動鞋代工廠寶成(9904),雖然董事長蔡其瑞家族合計持股超過50%,但1999年一意孤行跨入電子產業的決策,在經歷長達15年,合計賠掉400億~500億的過程後,直到2013年才含淚「淡出電子業」,徹底結束這場惡夢。
(三)CEO僅是小股東,背後又無少數大股東可以監督。
這是三種股權結構中,最讓投資人無法放心的一種,CEO不僅是持股很少的小股東(通常不到1%),公司背後更沒有任何具有控制權的大股東,可以有效監督,而在這種股權結構下的企業,不僅CEO沒有任何誘因想要好好經營企業,更容易出現圖利自己、掏空公司資產的惡劣行為,台股中,以目前已經下櫃的DRAM廠力晶(5346)為例,CEO黃崇仁過去幾年的表現,確實就讓許多許小股民傷心與絕望。
這種讓投資人最無法放心的股權結構,同樣也出現在銘異(3060)的身上。
整體而言,雖然目前銘異的總市值已經來到242億元,但公司的靈魂人物:董事長兼總經理的謝錦興,個人的持股不僅只有1,344張,比率約0.77%,CEO還將僅持有的股票,拿去銀行抵押,質押的比率更高達52.08%。
除此之外,檢視銘異(3060)的大股東名冊中,除了欣翰投資持股超過1%之外,背後就完全找不到任何具有控制權、甚至影響力的大股東,可以維護公司利潤,換言之,以目前銘異(3060)的股權結構來看,這家市值高達242億元的企業,就像是一隻「大肥羊」,若遇到有心人士企圖不軌,將完全沒有招架的能力。
【延伸閱讀】
2015-01-20 |
|
2015-01-13 |
|
2014-12-30 |
|
2014-12-22 |
|
2014-12-12 |
|
2014-12-11 |
|
2014-12-18 |
|
2014-10-08 |
|
2014-10-04 |
|
2014-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