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的消費者經驗顯示,國民所得達到3,000~4,000美元時,鋁罐的需求就會起來,這也是大華金屬(9905)崛起成為台灣最大的鋁罐製造商重要的外在環境因素,而比台灣內需人口大上56倍的中國,自2008年開始,國民所得正式站上了3,000美元關卡之後,所代表的一個重要產業訊息其實就是:中國鋁罐市場正開始邁向快速崛起的階段。董事長姜靜宜做了以上的回憶論述。
從以下的數據,同樣也呼應董事長的觀察。2009年以前,中國啤酒的包材市場,鋁罐的使用比率不到5%,但到了2010 年上半年時已經拉升至5%,2012年更上揚到10%以上的水準,顯示目前中國啤酒市場的「鋁罐化」,不但成長的速度驚人,更一躍成為整個產業的主流趨勢。
站在趨勢的浪潮上,又站在對的產業,大華金屬(9905)未來的成長性,自然無庸置疑,慶龍認為大華金屬(9905)未來兩年的營運目標:100億元,也經獨家專訪董事長的過程中親口證實:「應不難達成。」
其實回顧大華金屬(9905)過去將近40年的成長軌跡,「穩健成長」本來就是這家公司最大的企業文化特色,而其所屬的產業(飲料市場),又與內需市場環環相扣,因此只要大環境的時機對了,公司的產能也都能順利配合開出,整體而言,就可以出現不錯的成長空間。
除此之外,過去慶龍在評論大華金屬(9905)的投資價值,主要的著眼點都是在中國大陸內需市場的起飛,而比較少談到台灣市場的貢獻,會有這樣的分析基礎,考量的不外乎台灣已經走過了鋁罐市場大幅起飛的階段(根據國際市場的經驗顯示,國民年均所得4,000美元,為發展鋁罐包材最好的時機),而邁向一個成熟的市場,既然是一個成熟的市場,成長的空間也會相對有限,頂多維持3%~5%的自然成長。
然而,成熟的台灣內需3~5%成長率,近年卻開始卻出現了意外的表現,台灣廠營收的年增率不僅屢創佳作,甚至許多時候的月份,成長率還超越中國大陸廠,其中,2010年11月與2011年2月、5月,台灣廠營收的年增率更高達52%、38%與39.54%。
上述台灣廠營收成長所透露的意義,絕不能等閒視之,因為近幾年大華金屬(9905)台灣廠並沒有太大的擴產計畫,但卻可創造出如此亮眼的營收成長率,合理的推估,佔集團合併營收大約50%的台灣廠,已經跳脫出過去成熟階段的框架,營收似乎有再度出現大躍進的成長動能。
【延伸閱讀】
2012-12-20 |
||
2012-12-06 |
||
2012-11-27 |
||
2012-11-19 |
||
2012-11-13 |
||
2012-09-21 |
||
2012-08-24 |
||
2012-07-04 |
||
2012-05-10 |
||
2012-04-17 |
||
2012-03-12 |
||
2012-01-03 |
||
2011-08-01 |
||
2011-07-25 |
||
2011-04-15 |
||
2011-01-25 |
||
2010-10-21 |
||
2010-10-08 |
||
2010-09-17 |
||
2010-08-20 |
||
2010-08-10 |
||
2010-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