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973年的大華金屬(9905),其實原為一家從事鐵罐生產製造的公司,由於看好國內鋁罐需求起飛的趨勢,董事長姜靜宜在1981年毅然決定帶領大華金屬進行轉型,投入鋁罐的生產製造,現在的大華金屬(9905)已經成為國內最大、中國第五大的鋁罐製造商,2011年合併營收規模達新台幣77億元。
回憶起大華金屬(9905)的這段轉型之路,姜靜宜接受慶龍獨家專訪時表示:「1981年時大華金屬已經發現使用鋁罐將成為市場未來發展趨勢,當時台灣生產鋁罐的台灣鋁業公司(現為中鋼鋁業)根本來不及供應國內市場快速成長的龐大需求,所以大華金屬便決定開始投資生產鋁罐。」
他進一步分析,從歐美先進國家的發展經驗與研究機構所做的研究資料來看,當國民所得上升至4千美元後,罐裝飲料的市場就會開始起飛,也會帶動鋁罐需求的大幅提升,而1981年的台灣,正處於經濟起飛,國民所得來到4千美元的階段,因此正巧提供大華金屬一個絕佳的轉型機會。
「現在來看,這個轉型策略非常成功」姜靜宜說,經過30餘年的努力,目前大華金屬(9905)除了台灣啤酒這位大客戶之外,包括維他露、黑松、可口可樂、統一等國內外知名飲料大廠,都已成為大華金屬長期合作的夥伴。
台灣的成功經驗,提供了大華金屬複製到中國大陸市場的契機。
根據中國國務院所公佈的《中國各省人均GDP統計表》,2010年底時全中國的平均國民所得已經達到4,050美元,上海、北京、天津、浙江、江蘇、廣東等六個區域(常駐人口2.67億),人均GDP更達到6,000美元之上,除此之外,根據外資Morgan Stanley的預估,到了2016年時,全中國將會有半數以上的人口,年收入達到6,000美元以上,並且創造出一年3兆美元的內需市場。
為了因應未來中國地區強勁的市場需求,大華金屬(9905)更是一改過去保守的經營策略,在中國市場積極擴增鋁罐產能,日前總經理姜正行就曾經表示:「對照中國鋁罐市場的蓬勃發展,過去我們真的太保守了,我們必須改變」。
2008年大華金屬「重慶廠」整建完畢加入營運,將大華金屬在中國市場7億只的產能提高到12億只,2010年底山東濟南新廠正式加入營運,一舉擴充大華金屬在中國市場的產能到24億只,積極的擴產動作,清楚看到了大華在中國市場的強烈企圖心。
「2012年大華金屬還會在上海廠增加1條產線,力拼上海廠年底前達到10億只產能」姜靜宜說,上海廠擴廠完畢之後,大華金屬在中國市場的鋁罐產能將提高到28億只,這個數字,已經較兩年前大幅增加280%,同時姜靜宜更表示,接下來大華金屬預計還要在中國再蓋一座新廠,擴充產能18億只,屆時中國市場總產能將直逼40億只鋁罐。
展望未來,姜靜宜信心滿滿地表示:「2年內,大華金屬的合併營收要成長到100億元」和2010年大華合併營收61億元相比,可以清楚看到姜靜宜對近2年大華金屬營運的企圖與期待,此外,他也強調,未來大華金屬(9905)將從綠色環保角度出發,更加專注在具有節能減碳優勢的鋁罐生產製造上,讓大華金屬成為一家名符其實的長青企業。
【延伸閱讀】
2012-11-19 |
||
2012-11-13 |
||
2012-09-21 |
||
2012-08-24 |
||
2012-07-04 |
||
2012-05-10 |
||
2012-04-17 |
||
2012-03-12 |
||
2012-01-03 |
||
2011-08-01 |
||
2011-07-25 |
||
2011-04-15 |
||
2011-01-25 |
||
2010-10-21 |
||
2010-10-08 |
||
2010-09-17 |
||
2010-08-20 |
||
2010-08-10 |
||
2010-07-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