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上半年的投資方向來看,具有「董監改選」或「購併」題材的個股,仍有機會在台股大盤不穩的情況下,走出一波上漲的格局,理由很簡單,因為對於許多董監持股不足的公司而言,經理者為了要保住「經營權」,將被迫從市場中買進自家公司的股票,如果此時又有第三者前來攪局(通常是有意搶奪經營權的第三勢力),大股東的股權之戰,最大的受惠者往往將會是持有這些股票的小股東。
根據證交所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市櫃有超過400家的公司,將進行三年一次的董監改選,其中具有董監持股比重不高,或質押比率過高者(董監事拿自家的股票當抵押品,向銀行借錢,通常是出現在資金調度較吃緊的經營者身上),最有機會上演所謂的「董監改選行情」。
然而,並不是所有符合上述條件的公司,就一定會上演「董監改選」的行情,重點還是在於是否有第三者有意搶親,簡單來講,有多方人馬搶著要的股票,才會有價值,股價也才會水漲船高。
近期最明顯的例子就屬國票金(2889),除了官股銀行(傳聞是合作金庫)有意問鼎之外,旺旺集團的蔡衍明態度也相當積極,不但逼得持股不高的原始股東(耐斯與美麗華集團)進場大買自家的股票捍衛經營權,也讓國票金(2889)的股票水漲船高,一路從9.4元大漲到17.6元,可以說是讓持有股票的小股東樂得開懷。
董監持股比重不高,提供了第三者可以搶親的條件,但公司本業競爭力的優劣,才是決定是否會讓人有「非分之想」的關鍵,畢竟「好公司」才值得去搶。
【延伸閱讀】
2011-03-22 |
|
2010-03-22 |
|
2011-03-07 |
|
2011-02-22 |
|
2011-02-21 |
|
2011-02-09 |
|
2011-01-26 |
|
2011-01-24 |
|
2010-12-14 |
|
2010-12-10 |
|
201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