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觀察全球經濟數據的狀況,有一個數字讓慶龍第一眼看到時,突然有股頭皮發麻的擔憂,歐洲第六大、全球第十二大經濟體的西班牙,目前年輕人(指25歲以下勞動力)的失業率竟然高達46.2%,換句話說,代表國家未來希望的年輕人,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找不到工作,看不到未來。
西班牙的狀況並不是單一國家的現況,列為南歐豬國的希臘、義大利、愛爾蘭、葡萄牙,甚至法國、英國等,目前年輕人的失業率皆超過20%以上,不僅反應現在歐洲經濟的疲弱,更凸顯出這些國家未來要面臨到社會壓力,可能會引發一連串的動盪與不安。
失業率,其實已經是一個非常落後的經濟指標,但也由於它落後景氣的特性,因此通常可以拿來作為「驗證」的標準,驗證在前一波景氣不好時,政府所實施的財政或貨幣政策,到底有沒有發揮出提振經濟的效果,真正反應在人民的就業工作上。
2007年發生金融海嘯時,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平均的失業率為4.6%,2008年提高到5.8%,2009年底再攀升到10%以上,近日雖然有稍微回落到9.1%的水準,但仍然是一個居高不下的數字。
對於目前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的狀況,似乎透露了一個訊息:過去三年,不管是美國聯準會所實施的QE1與QE2,或是一連串的救市計劃,說穿了,都只是「白忙一場」的政治秀,除了造成原物料暴漲、通貨膨脹加劇、以及貧富差距加大之外,對絕大多數的美國人來講都沒有產生真正的好處,換句話說,2008年金融海嘯所產生的根本問題,並沒有獲得解決。
根本的問題沒有獲得解決,新的問題又來參一腳的結果,就是支持近日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全球會陷入「二次衰退」的風暴,而理由有四:(1)歐債務問題、(2)美國復甦不明、(3)中國經濟失速,與(4)日本持續失落等四大問題。
然而與2008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各國「能花的錢都已經花完了」,假設未來經濟又再度陷入衰退,目前「零利率」的貨幣政策,以及債台高築的政府赤字,都將無力發揮扭轉頹勢的作用。
股市是經濟的櫥窗,而價格的波動通常也反應未來景氣的枯榮,在看待接下來行情的發展時,平心而論,投資人2012年將可能面臨到「無利多年代」的處境。
【延伸閱讀】
2011-11-03 |
|
2011-10-25 |
|
2011-10-19 |
|
2011-10-18 |
|
2011-10-13 |
|
2011-10-11 |
|
2011-10-08 |
|
2011-09-20 |
|
2011-08-05 |
|
2011-06-30 |
|
2011-06-14 |
|
2010-0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