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9日在重慶所舉辦的第五次江陳會談中,正式簽署了ECFA本文及5項附件協議,馬政府更是宣示ECFA的順利簽署,將有助台灣打開國際市場,讓台灣未來的經濟發展迎向「黃金十年」。
ECFA的簽署,也讓投資人期待台股能夠複製2003年6月29日香港和中國簽定CEPA後,一路飛漲的港股經驗,而外資券商高盛證券更看好ECFA簽定所帶來的實質挹注,預估未來一年內台股有機會向萬點關卡挑戰,甚至在不久的將來,「兩萬點不是夢」。
是歷史的巧合?還是政治的陰謀?同樣是6月29日,同樣是經貿合作架構,同樣帶有統戰的意味,台股未來的發展,有機會複製港股經驗嗎?
回顧香港簽定CEPA後的港股表現,恆生指數由2003年6月29日簽署CEPA當天的9657點,上漲到2007年10月31日的歷史新高31958點,波段漲幅高達2.3倍;然而若要將整個波段漲幅歸功於CEPA的簽訂,似乎又太言過其實,主要原因有兩點:
(一)CEPA所簽定的時間點,正是全球景氣經歷2000~2001年網路泡沫化,以及2002~2003年SARS危機而陷入谷底後,開始要反轉向上循環回升的時候,因此各國股市也出現一波明顯的回升行情,對港股自然就形成了助漲的力道;同一時期中國上證指數大漲3.09倍,德國DAX指數也大漲1.51倍,連一向弱後全球股市的台股,也上漲了0.99倍。
(二)港股上漲至31958點的另一個重要推手,是2007年8月20日時中國政府所公佈的「港股直通車」政策,所謂的港股直通車,即為「開展境內個人直接投資境外證券市場試點方案」,也就是中國內地的投資者,可以透過中國銀行直接買賣在香港交易所中上市的H股、恆生指數成分股,以及國企股等。
|
港股直通車的效應,使得港股自2007年8月17日的收盤20387.13點,一路飆漲到2007年10月30日的收盤31638.22點,短短2個多月的時間,上漲了11251點;然而就在中國宣佈暫緩該政策後,恆生指數就如下圖所看到的:「怎麼漲上去,就怎麼跌回來」。
因此端看香港CEPA的經驗,能夠讓港股一股作氣衝上三萬點的關鍵,天時(全球景氣復甦)、地利(CEPA)、人和(港股直通車)扮演推波助瀾的作用,然而當最後發現「人和」只是誤會一場時,股市的表現也像是洩了氣的汽球,怎麼上去就怎麼下來。
回歸到台股,此時的台灣同樣擁有天時(全球景氣的復甦)、地利(ECFA)與人和的優勢,不同於香港仰賴中國「港股直通車」的政策,台灣人和的條件是根據政府租稅改革的彈性,透過調降遺贈稅至10%,透過營所稅降至17%,大幅提高台商資金回流的動力。
總結而論,台灣不會是第二個香港,港股的經驗也不會完全複製在台股上,然而唯一肯定的,打通任督二脈後的台灣,將展開出不同以往的格局,許多原本被困在台灣的產業,也將會展開鹹魚大翻身的行情機會。
《投資家研究團隊》副總監 Eric
【延伸閱讀】
2009-09-16 |
|
2009-10-19 |
|
2010-01-27 |
|
2010-06-11 |
|
2010-06-14 |
|
2010-06-17 |
|
2010-06-18 |
|
2010-08-20 |
2010-0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