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市場萬眾矚目的ECFA,在馬英九總統的宣示下,預計最快在六月就會與中國政府簽署相關的合作架構協議,然而ECFA的簽署,就會立即為台股帶來突破目前國際重圍的動力嗎?慶龍目前持保留的態度。
不可否認,與中國簽署ECFA之後,若能順利與其他國家例如日、韓、歐、美、東協等簽署FTA(Free Trade Agreemen,自由貿易協定),就長期來看,由於具有消除貿易壁壘的優勢,因此確實會是台灣邁向黃金十年的契機,然而,若就短期的激勵效果來看,從目前兩岸政府的談判進度推斷,不僅早收清單可能大幅縮水,甚至連中國總理溫家寶所提出的「讓利說」,最後實質的內容,也可能會比先前的預期有些差距,因此將會造成「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的結果。
為什麼會造成「讓利台灣」的實際內容可能大幅縮水?主要的理由還是來自於中國內部產業的反彈壓力。
以佔對中國出口比重高達15%的石化產品為例,今年三月中國的中石化與中石油集團就分別向國務院陳請,目前不僅受到中東便宜石化產品的強力競爭,如果再讓利給台灣,將台灣的石化產品列入ECFA早收清單並免除關稅,那麼中國的石化業者,在中東與台灣兩大勢力夾擊下,將沒有任何的生存空間。
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汽車產業上,由於受到中國本土業者的反彈壓力,因此台灣與中國在汽車進口配額,原本10:1的比率(台灣10萬輛車可進入中國市場,中國僅1萬輛車進入台灣市場),也大幅縮減到2:1的配額,讓ECFA的實際效益大大折扣。
中國經濟經歷了數十年的快速成長,由於發展模式與台灣類似,都是以生產製造見長,因此就整體的產業結構來看,其實已經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利益衝突;而台灣在進行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又還未完全轉型成技術或服務的輸出國,因此這一次與中國政府的貿易談判過程中,台灣一廂情願的看法,顯然過度樂觀了。
總結而論,ECFA是一個長期的經貿合作架構,兩岸產業的角力競爭,以及政府的政治考量,都會延宕談判的過程,而時間可能長達10年之久,才有機會進入到「零關稅」的階段,因此投資人對於ECFA對台股短期的激勵效果,其實應該要以平常心看待,無需過度樂觀解讀,免得造成期待太高,失望更高的結果。而回歸到股票投資上,選擇具有長期產業競爭優勢的公司,才是現階段的選股上策。
【延伸閱讀】
2009-09-16 |
|
2009-10-19 |
|
2010-03-23 |
|
2010-06-11 |
|
2010-06-14 |
|
2010-06-17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