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中國政府開放台灣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全面性地進入到中國市場,會面臨到國內本土企業的強力反彈,具有「區域對區域」概念的海峽西岸經濟特區(簡稱海西特區),成了中國政府現階段平衡自身產業利益,又同時可以兼具對台工作的如意算盤。
從中國與香港簽署CEPA的經驗中,將廣東確立為先行試點區,目前中國政府也有意將海西特區規劃成兩岸ECFA的先行試點區,不僅開放貨幣雙向兌換、法令制度與關稅優惠等,更進一步開放關於基礎建設、科技、石化、金融等四大產業,提供台商企業另一個更大的實質市場。
海西特區主要以福建省為主體,並涵蓋浙江、廣東、江西等3省部分區域,人口合計約8000萬人,2008年GDP產值約8.3兆元新台幣(台灣GDP約為13兆新台幣),連續8年呈現2位數成長,預估在2020年時GDP產值可達18.72兆新台幣。
從目前的政策規劃來看,海西特區不僅有機會成為台商進軍中國市場的練兵石,提供新的成長契機,相關的概念股,更有機會成為首波反應ECFA實質利多的族群。
香港與中國簽署CEPA的經驗中,將廣東列為先行試點區,不僅開放內地的服務市場,更進一步大幅降低港商進入中國市場的門檻,以銀行業為例,原本外資銀行在廣東設立分行的資本額限制為人民幣1億元,但港商銀行在CEPA的開放下,資本額的要求僅為1000萬人民幣,並同時可承做「異地融資(外保內貸)」的業務,也就是由香港母企業擔保,內地銀行可直接放款給大陸子公司。
而海西特區所規劃開放的基礎建設、科技、石化與金融等四大產業中,慶龍認為受惠最大的將會是金融業。主要的原因,在於過去台灣的金融業,由於受限於政策的因素,長久以來都被困在台灣的內需市場,然而海西特區的規劃,確實提供台資金控走進中國市場的一個契機。
目前除了富邦金(2881)為國內第一家布局大陸銀行(廈門商銀)的金控之外,台壽保(2833)也順利成為第一家在福建設立營運總部的壽險公司,而國泰金(2882)也在獲得中國官方的許可下,成為第一家台資的產險公司,而營運的地點將集中在福州地區。
【延伸閱讀】
2010-06-18 |
|
2010-06-22 |
|
2010-07-17 |
(主題:金融股大漲一倍的黃金歲月!) |
2010-07-26 |
|
2010-07-29 |
|
2010-08-02 |
|
2010-08-17 |
|
2010-08-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