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前AI雖然是一個大家都能夠認同的趨勢,但除了「自駕車、輔助駕駛」等功能之外,似乎在消費性市場還未見到足以讓慶龍眼睛為之一亮的「殺手級」產品,不過,隨著AI聊天機器人的問市,慶龍不僅看到了「破壞式創新」的巨大潛力,更感受到未來幾年內,人類的世界就將產生巨大變化,其扮演推手的就是AI聊天機器人的問世,其扮演推手的就是喚醒AI機器人靈魂的台積電(2330)。
欣慰的是,關於這一點,慶龍早就2018年的時候,就已經提出了相關的論述,訂戶可點選收看以下的影片觀點。
平心而論,看到AI聊天機器人,慶龍訝異的是它背後的思維模式:類神經網路,確實非常精準與全方面,並完全屏除了人類思考常出現的主觀偏見。
分享一篇由艾爾科技創辦人林宜敬所寫的文章【我們是最後一代】,其重點節錄如下:
類神經網路的運作方式,跟以前傳統的電腦程式很不一樣。傳統的程式,靠的是加減乘除以及邏輯運算,一切都是程式設計師「設計」出來的,但類神經網路是模仿人類大腦而建造的,他的能力是「訓練」出來的,而不是「設計」出來的。
人腦的思考能力,來自於一些透過突觸(Synapses)互相連結的腦神經元細胞(Neurons);而人工智慧類神經網路的思考能力,也是來自於一些透過參數(Parameters)互相連結的人造類神經元。
人類在學習的時候,腦神經元的突觸連結方式會發生改變;而人造的類神經網路在學習的時候,參數的數值也會發生改變。
動物的腦,突觸的數量越大,思考學習能力越強;而同樣的,類神經網路的參數越多,思考學習的能力也越強。
早期的類神經網路所包含的類神經元數目,了不起也不過是幾萬個,恐怕比一隻蟑螂的腦神經元數量都還要少。所以早期的類神經網路都只能專注於某種特殊功能,像是下圍棋、幫照片著色、或是將語音轉換成文字等等。
但是近幾年,許多大型的科技公司野心變大,開始去訓練一些稱作Foundation Models的超大型類神經網路。像是GPT-3,就是一個擁有1750億個參數的超大型的類神經網路。而科學家們估計,人腦大約有100兆個突觸。GPT-3的1750億個參數跟人腦的100兆個突觸相比,只有五百分之一左右,所以GPT-3的思考記憶能力,終究還是比不上人腦。
科技界盛傳,繼GPT-3之後,下一代的GPT-4馬上就會在今年推出了。據說GPT-4的參數數量會是GPT-3的500倍,也就是100兆個,跟人腦的突觸數量相當。GPT-4絕對不會是人工智慧研究的終點站,接下來很可能會有人腦500倍容量的GPT-5、人腦25萬倍容量的GPT-6。
所以順利的話,一年之後,研究所的學生都不用再自己寫論文了,因為論文可以交給GPT-4寫,而且寫的絕對比大部分的研究生都好;同樣的,大學的教授們也不用再浪費時間上課、指導論文了,因為反正學生的作業跟論文都是GPT-4寫的。
所以我們很可能是最後一代。我們可能是最後一代的真人研究生、最後一代的真人指導教授、最後一代的真人學者。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23年2/9
當時台積電(2330)股價在540元,至今最高漲至826元
不含現金股利,波段漲幅已達52.9%
【日報預覽圖】:
現在訂購240份日報,可立即享有【四大好禮】:
(一)價格優惠:每份只要40元
(二)可免費回看五天的日報
(三)可免費加入日報專屬Line群
(四)可免費獲得「慶龍年,萬中選一的好產業」講座線上觀看權限,無限次觀看60天
留言列表